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田居詩自序》鈔記

(2025-05-07 10:09:25)
标签:

书法

文化

 

           水田三樂,妙趣橫生

                 ——《水田居詩自序》鈔記

      人生有很多路可走,居多人會選擇容易走的路。然而也有人會選擇難走的路,甚至選擇常人避之不及的坎坷路來走。清初,明末遺民賀貽孫便是選擇艱難道路之人,他毅然拒絕了清廷的各種誘餌,甚至連康熙的博學宏詞也不當一回事,堅持其遺民志願不移。最後,在皇權招攬無法逃避時,賀貽孫斷然選擇了剃髮躲進深山之路,那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難路。就這樣,賀貽孫保全了其民族氣節,走完了人生最難走的路,令後人為之肅然起敬。為此,特擇其《水田居詩自序》鈔錄,以見其文才,更見其堅毅意志與高貴氣節。

      據賀貽孫《自序》所記,之前他一直在城南的心遠堂讀書,後來因遭回祿,心遠堂被燒毀,由是改到厚田的水田居讀書。由於作者朝夕誦讀於斯,由是對於此地的山水風物,尤為熟悉。於是,賀貽孫乃摘取此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幅畫卷,略加描摹,展示給讀者,遂成“水田三樂”之韻。據賀貽孫所說,他所住的水田居是處在略微貧瘠的山隈,因而一旦雨水過多則易山洪暴發,若是連續月餘不雨又將乾旱。由是賀貽孫非但能見到洪水衝毀山莊的情景,也能見到雨季中“長竿林立,漁火星燦”的畫卷,還能見到旱季中的“桔槔抱甕”與“池塘曉車”。

      我們先來看看春夏之際的洪水場景。作者以一筆“每逢上流波漲”引之,於是臨近的溪水便翻滾着波瀾,此時雨一直在下個不停。突然一聲驚雷炸破溪灘的石壁,只見一道強烈的白光刺破原本清澈的潭水。此時水勢迅漲,波濤捲着巨浪迅疾地掠過江畔巨石,只見水勢猛然上漲,乃至衝破江隄,湧向兩旁的村落。那奔騰的洪水如脫韁野馬不擇地而狂奔,乃至衝毀村子裏的房屋,掃盪着千家萬戶。由於水勢迅速上漲,魚兒好像是在樹梢上游泳,水面的扁舟也好似行走天上一般,這便是在水田居所見到的第一幅畫卷洪水圖。

      水田居的第二幅畫卷乃是春夏之交的雨季,此時陰雨連綿,連空氣也似乎充盈着水氣。山坡上,田野中,樹上或天空中,好像被一種膏澤似的東西塗抹着。遠處的平疇便煙雨籠罩着,此時的漁者拿出各種捕魚器具,出現在斷野絶流之處。長長的魚竿鱗次櫛比,好似竹林一般密集;而漁火忽閃忽閃的,好像滿天星斗般燦爛。山巒被一重白色薄霧繚繞着,好像一根銀色的飄帶;而天空猶如漆黑,流水聲好似擊磬一般清脆。一切都籠在煙雨之中,就連遠處樹林也好像籠罩着雲煙,這便是水田居的第二幅畫卷膏雨圖,也是讀書於斯的作者之第二樂。

      水田居的第三幅畫卷便是抗旱汲水圖。一旦近月不雨,則此地便會出現乾旱,由是各種抗旱器械一齊展出,村莊展現一幅汲灌的農作圖。此時,平昔溪流隄岸也被村民堵塞,從而截流蓄水,以保證農田灌溉。那一架架龍骨水車搭在谿邊隄岸上,有的離水較近之田則用桔槔提取罋水澆田,那水車的吱呀聲與桔槔的吱嘎聲相互應和,好似一支美妙的汲灌曲。由於水位降低,水中的魚兒多露出水面,鯽鯉鮎魴等各種魚兒泝流而上;而在水中嬉戲各種鳥兒,也樂得逍遙。此時的農夫赤足耕作於田疇,農家的山歌也此伏彼起,但見半赤的鯉魚尾遊曳水中,而農作的田夫則人盡裹著黑色頭巾。這熱鬧非凡的汲灌農作圖,便是水田居中所見的第三幅畫卷。

      賀貽孫在描述了這三幅畫卷之後,進而指出,前面兩幅畫卷在一般有源流的田疇中亦能見到,但第三幅汲灌圖則除了汲水之田不能看到。寘身此境,讀書其中,每誦讀古詩,有的作品奇崛而放縱,有的作品則秀美幽深,有的作品則內斂而暢達。其實這些不同風格,在見過水田三樂之後,便覺得一切盡可包含其中。

      讀完賀貽孫的這篇作品,我們閉目以思,總覺得有無窮韻味縈繞着。要而言之,無論讀書或作詩,一言以蔽之,須有韻味而已。讀賀貽孫的作品,總覺得有“餘音繞樑”之韻,亦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再看賀貽孫此篇的語言風格,其中多四字句,往往涉筆成韻,讀之鏗鏘。再看其遣詞,往往聯類成句,好似鋪采摛文的賦體,諸如寫漁具則曰“網罟罾罶”,言鳥類則是“鳧鹙鸛鶩”,說魚群便是“鯽鯉鮎魴”,饒有漢賦餘韻。足見賀貽孫非但審美能力超常,遣詞用語也出類拔萃,使得此篇具有深厚的藝術魅力。

 

 

 

           附原文《水田居詩自序》

                           賀貽孫

      一十年前,城南有宅,爲心遠堂。雖近市囂嘩,而讀書甚樂。既而堂遭兵燬,讀書於厚田之水田居。厚田土瘠源淺,十日不雨,苗稼常焦。故厚田之田,猶石田也。

      今以水田名居何哉?蓋田居既久,聽水爲多,且家在中弇,地枕小江,無雨易涸,有雨易汎。雖鮮源也,水亦時潤。每逢上流波漲,隣溪瀾湧,金灘雷吼,石潭電激,江石迅悍,岸又迫之,急不擇流,旁溢派出,侵入人家,穿戶蕩宇。魚游樹梢,船行天上,此一樂也。又或澍雨流膏,平疇捲霈,網罟罾罶,斷野絶流,長竿林立,漁火星燦,山腰抱白,天影搖黑,水聲似磬,樹色浮煙,此又一樂也。至於東作始興,南畝遠灌,陂隄夜障,池塘曉車,桔槔抱甕,彌漫不絕。鯽鯉鮎魴,望流而赴;鳧鹙鸛鶩,羣浴以嬉。萬趾于耜,百口喧豗;魚尾半赤,人首盡黔,此又一樂也。兼此三樂,謂之水田,不亦宜乎?雖然,前之二樂,源流之田,類皆有之,後此一樂,非余汲水之田不能得也。每誦古詩,或奇而肆,或秀以深,或欎以達。所謂水田三樂者,古人兼焉。

      余詩渰淺,每望古人,及涯而返,乃既名其居,復以名詩者,蓋竊願學焉。而未逮也。嗟夫!願學古人,豈終不逮古人哉?汲水而勤,未有不逮夫源流也;願學而勤,未有不逮夫古人也。風馳雨驟則波委而雲隨矣,水落石出則鳥翔而龍見矣。若是者,天人交發,神鬼悉來。雖余不敏,時有弋獲,遇其適意,一篇之中,三樂迭見。更欲進而醇焉,其在異日也夫,其在異日也夫!(《水田居文集》卷三,自齊魯書社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208部輯出)

 《水田居詩自序》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