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境遺民
人境遺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74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歸田賦》鈔記

(2025-04-26 09:59:19)
标签:

书法

文化

           《歸田賦》鈔記

      《歸田賦》是張衡在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即去世前一年創作的一篇抒情小賦。當時張衡任河間相,向朝廷自請退職。他深感閹豎當道,朝政日非,豪強肆虐,綱紀全失,自己既無法等到社會清明之時,又沒有報國之路,因而從《思玄賦》所宣泄的精神反抗中頓悟到徒臨川以羨魚,不如退而織網,於是決心遠遠離開污濁的社會和世間的雜務,以歸隱田園的實際行動表示對黑暗政治的訣絕與抗爭。据《後漢書·張衡傳》所載:“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歸田賦》的問世,意味著辭賦史上一次令人欣然的轉變,它代表著直抒胸臆的抒情小賦於爰生焉。兩漢大賦在繼承楚騷的體格之後,漸漸剝離了內在的充實和多感的生命而轉入“體物”的創作,其內容多是對田獵場景、兩都盛況、帝王鴻業的鋪陳和誇飾,儘管望過去是一派富麗堂皇、心馳眼醉的華貴氣象,實際卻缺少一種感人的底力。它衹是精雕細鑿的樓臺,衹是工筆點描的花鳥,衹是帝業繁華的倒影,而非真正的性情的文學。到了東漢張衡《歸田賦》的創作,才重新開始了個性化、抒情化的表達。

      張衡的《歸田賦》是新鮮的。這新鮮首先在於它的體制。《歸田賦》衹有二百餘字,區區四段,篇幅甚小,與結構龐鋪排繁冗、形式板滯的漢大賦相比,獨顯出它的玲瓏別致。如果把漢大賦比喻成威嚴赫赫、金碧輝煌的宮殿群,那麼張衡的這篇小賦就是於煙水迷蒙處秀乎雲外的峭嶺青峰,或者是炊煙裊裊下恬然自喜的竹籬茅舍,清澈明淨、通透可愛。

      《歸田賦》的新鮮在於它的格調和思想。張衡的這篇小賦創作於東漢後期,那時政治黑暗,官場險惡。宦官把持朝政,顛倒是非,朝野上下一片烏煙瘴氣,濁流橫行。身懷正義的張衡處於其中,也衹能是徒有抱負。於是他創作了這篇《歸田賦》以示淡泊、歸隱、逍遙忘我之意,同時自然流露出對現實無望和求理想不得的憂悶情緒。這在當時普遍勾結宦官、攀附權貴、汲汲功名的大的政治空氣和社會環境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的這番心境和表達直接影響到了後世田園類詩賦題材的出現和寫作。

      為了表現這一思想,張衡在賦中運用了十分靈活而恰當的筆法,使其顯得結構緊湊、承轉有度、抒情含蓄、意境通融。作者在第一段中點明瞭“歸田”的原因。五組六言句式——“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既有直抒胸臆的暢達,又有採用典故的委婉,作者將兩種抒情方式相結合,一方面在內容上細緻全面地表現出了內心的复杂情感,包括久居京都的憂悒、懷才不遇的愁苦,時事彌艱的感傷以及追跡漁夫、和光同塵、斷絕世事的瀟灑自由,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使抒情的手法富有變化,而不失於單調。後三段作者寫了想象中的歸隱生活。先是不吝筆墨地描繪仲春的種種景色和風情,有青鬱盎然的原野,蜿蜒曲折的溪流,滋榮茂盛的百草,交頸諧鳴的水禽……作者一番筆墨,春色、春聲、春情無所不備,三者相與映襯,共同完成了一幅鮮艷、爛漫的二月春光圖,同時,作者在其中寄托著一種雅淡、靜逸、素樸、天真的情懷,使人遙想;之後張衡又以想象之筆,描寫了龍吟虎嘯和銜弓射獵的場景,語詞雄健,氣勢奔騰,展現了英雄般的驕傲和自由。動詞的排列和對仗,如“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沈之的魦鰡”,則使場面更加硬朗、大氣而充滿力量。再之後作者又變換場景,變狩獵場為書齋,行文也由飛動轉為靜謐。作者寫自己於月夜斗室之內,彈鳴琴,揮翰墨,感經籍,悅詩書,形神灑脫,無拘無礙,以賦的筆法將擺脫傾軋、遠離官場的藝術之生活逐一角度地展現出來,使人陶醉其中。而以上理想生活的各個側面,都與現實政治社會的陰暗與醜陋形成強烈對比,發人思省。最後,作者以“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收束全文,直接抒發了願遠離塵囂、神游物外的美好志趣與隱逸情懷,和首段呼應,使整篇賦文結構嚴謹,感情飽滿,志趣鮮明。

      《歸田賦》的新鮮還在於它的語言。漢大賦中的遣詞造語往往因著意於凸顯氣象而流於生澀冷僻,張衡的《歸田賦》卻語出清新,一派天然,晶瑩圓潤,如珠在泉。尤其是寫景部分,作者一律採用白描的手法,不借奇彩奪目,全以親切感人。如其中一段“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就寫得自然樸素、清麗非凡。因都是四言句式,另有一番緊湊、短促的妙趣。

      總而言之,張衡的《歸田賦》以其短小的體制、高逸的情懷和平實的風格而成為一代名篇,並在漢賦以至中國古代辭賦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附原文《歸田賦》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鬰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鯊鰡。

      於時曜靈俄景,系以望舒。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茍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歸田賦》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