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賀貧》鈔記
古德處世,不患貧而患德不俢,名不立也。《晉語》載韓宣子患貧,以故叔向賀之,蓋以旌其建德修業也。然宣子所語,乃是自己有卿之爵位,而無卿爵該享有的財富,令叔向頓時訝然。然叔向並未就此作罷,他為了晉國能有一好政務官,由是而耐心開導了韓宣子。這既是他對韓宣子的負責,同時也體現了叔向心繫晉國社稷,爲晉君鞠躬盡瘁之誠。
本文通過人物對話的方式,先提出“宣子憂貧,叔向賀之”這個出人意料的問題,然後層層深入地展開論述。文章先不直接說明所以要賀的原因,而是舉出欒、郤兩家的事例說明,貧可賀,富可憂,可賀可憂的關鍵在於是否有德。繼而將宣子與欒武子加以類比,點出可賀的原因,並進一步指出,如果不建德而憂貧,則不但不可賀,反而是可吊的,點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最後用韓宣子的拜服作結,說明論點,有巨大的說服力。這樣既把道理講得清清楚楚,又使人感到親切自然。本文引用歷史事實,闡明了貧不足憂,而應重視建德,沒有德行,則愈富有而禍害愈大,有德行則可轉禍為福的道理。
這段文字記敘了叔向向韓宣子提建議的過程。叔向的建議,採用了正反結合的闡述方法,因此相當有說服力,他的言論一方面固然是為了卿大夫身家的長久之計,另一方面也對“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的行為提出了批評,這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如今,都是有很深刻的警示作用。
前期寫字恒不成字,蓋以筆鋒之豪軟爬無力故也。今日新換一筆,鋒毫略硬,然乏剛中之柔,亦不甚如意也。
附原文《叔向賀貧》(《國語·晉語八》)
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於難。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於難,而離桓之罪,以亡於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於國。其身屍於朝,其宗滅於絳。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