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境遺民
人境遺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01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家渴記》鈔記

(2025-02-15 10:18:07)
标签:

书法

文化

 

                            身幽僻遠,心出勝景

                                          ——讀柳宗元《袁家渴記》

 

                                          一、貶謫歲月中的山水寄情

      唐朝中後期,朝堂風雲詭譎,政治環境波譎雲詭,黨爭的硝煙彌漫在每一寸權力的縫隙之中。柳宗元,這位心懷蒼生、抱負遠大的文人志士,滿懷著對國家革新的熱望,毅然投身於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他期望借由這場變革,能為國家撥雲見日,給百姓帶來富足安穩的生活。然而,改革的浪潮衝擊到了保守勢力盤根錯節的利益,最終革新功敗垂成,柳宗元也因此被卷入政治漩渦的谷底,被貶至偏遠的永州。

      永州,地處湘南邊陲,交通閉塞,生活條件艱苦。政治上的失意如陰霾般籠罩著他,生活的困窘也如影隨形,這些都讓柳宗元的內心被痛苦與憤懣填滿。但命運的挫折並未將他擊垮,在永州的漫長歲月裏,他將目光投向了大自然的懷抱,試圖在山水之間找尋心靈的慰藉與安寧。他的足跡踏遍了永州的每一處山川溪谷,也正是這段經歷,催生了他筆下流傳千古的《永州八記》,而《袁家渴記》便是其中熠熠生輝的一篇。袁家渴,這個隱匿於永州偏遠之地的角落,在柳宗元如椽巨筆之下,搖身一變,成為了一處滿溢詩意與蓬勃生機的人間僊境。

 

                 二、自然勝景的細膩勾勒

      在《袁家渴記》中,柳宗元以細膩入微的筆觸,為我們徐徐展開了一幅袁家渴獨特的自然風光卷軸。開篇,他便巧妙地運用地理位置的串聯,將袁家渴置於一個獨特的山水脈絡之中:“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鈷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寥寥數語,就像一把鑰匙,瞬間勾起讀者對袁家渴的好奇與向往。

      緊接著,柳宗元對袁家渴的景致展開了細緻入微的刻畫:“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黑色),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又無際。” 從對 “渴” 字獨特的方言解釋,到對袁家渴周邊山巒、水流的精描細繪,他將袁家渴與眾不同的地形地貌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重洲與小溪相互交錯,澄潭與淺渚星羅棋佈,或蜿蜒曲折,或清澈深邃,或水流奔騰,動靜之間,一幅美妙絕倫的山水畫卷在眼前徐徐鋪陳開來。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這段文字,宛如一臺高清攝像機,將小山上的美石、四季常青的青叢,山旁的巖洞、山下的白礫,以及漫山遍野的楓、柟、石楠等樹木,蘭芷等花草,還有那類合歡而蔓生、纏繞在水石之間的奇異花卉,一一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豐富多樣的植被,使袁家渴充滿了蓬勃的生機與無限的活力,而那獨特的異卉,更是為這片山水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風情。

      柳宗元不僅擅長捕捉袁家渴的靜態之美,更以敏銳的觀察力,記錄下了它靈動的瞬間。“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衝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飄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餘無以窮其狀。” 當山風呼嘯著從四面的山巒席捲而下,粗壯的樹木在風中搖曳生姿,纖細的小草隨風輕舞,繁花似錦,綠葉如潮,空氣中彌漫著馥郁的香氣;波濤洶湧,回旋激蕩,最後又緩緩退去,汇聚在溪谷之中;草木搖曳,光影交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幻無窮。這種對動態畫面的生動描繪,讓袁家渴的景色躍然紙上,仿佛能讓讀者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三、景中藏情的文學境界

      從文學價值的角度審視,《袁家渴記》無疑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柳宗元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將袁家渴的山水景色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他擅長抓住景物的獨特之處,巧妙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得描寫更加生動形象、活靈活現。比如 “平者深墨,峻者沸白”,僅僅八個字,就將平靜潭水的深邃墨色與湍急水流的雪白浪花,精準而傳神地描繪了出來。

      在這篇文章中,柳宗元並非單純地寫景狀物,而是將自己的情感深深融入到了每一處山水的描繪之中。他被貶永州,身處人生的逆境,但在對袁家渴的細緻描摹中,我們依然能深切感受到他對大自然那份熾熱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矢志不渝的向往。儘管政治上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他在山水之間找到了心靈的棲息之所,這種豁達超脫的心境,也通過他的文字,如春風化雨般傳遞給了每一位讀者。

      此外,《袁家渴記》作為《永州八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其他篇章相互映襯、彼此呼應,共同勾勒出了永州山水獨一無二的風貌,也全方位地展現了柳宗元卓越的文學成就。它不僅為後世研究唐代文學和永州地區的自然景觀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更成為了後世山水遊記創作的經典範例,啟發著無數文人墨客在自然中尋找靈感,在文字中抒發情懷。

      《袁家渴記》是柳宗元在貶謫歲月裏對自然的深情禮贊,也是他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映照。通過這篇文章,我們看到了一個身處困境卻依然熱愛生活、鍾情自然的柳宗元,也領略到了袁家渴那別具一格的山水之美。它讓我們明白,無論生活的風浪多麼洶湧,衹要我們心懷對美好的向往,就能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找到心靈的慰藉,重拾生活的希望。

 

 

                 附原文:《袁家渴記》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鈷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衝濤旋瀨,退貯溪穀,搖飃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餘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袁家渴記》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