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里造》鈔記

(2025-01-16 14:21:03)
标签:

书法

文化

 

       

       安史之亂給了李唐王朝深重的打擊,唐代政權自此走向衰落,宦官專權與黨爭諸亂象叢生。尤其是出現了像魚朝恩這樣的宦官,他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統率神策軍,掌握了李唐王朝的生殺大權。正因為他權重,因而也變得盛氣淩人,乃至在群臣議事的朝會中,總要出人一頭,致使群臣為之緘口。宋人洪邁《容齋五筆》卷三收有《相里造》一篇,詳敘相里造與李衎等大臣不畏權貴,力懟魚朝恩的事跡,也可謂褒獎賢臣之篇。

       魚朝恩(722年~770年)本瀘州瀘川(今四川瀘縣)人,天寶(742年~756年)末年凈身入宮,供職小黃門。《新唐書》本傳謂他“內陰黠,善宣納詔令”,他因安史之亂隨玄宗出逃,後侍奉唐肅宗得寵,“為三宮檢責使,以左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隨著他的得勢,權力也逐步擴大,進而躋身爲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乃至統率神策軍。正因為魚朝恩權勢滔天,因而他主持朝政議事,總要強壓人一頭,即便當朝宰相元載面對他的氣燄,也是拱默無語。當時只有吏部郎中相里造與殿中侍御史李衎等人,才敢向魚朝恩發出詰難,不曾屈服。

       由於相里造等人的詰難,魚朝恩很是不快,他由是廢黜李衎以震懾相里造,以至圖謀改變宰相執政,從而震懾朝廷。他召集百官到朝堂,提出當今水旱頻生,軍需物資補給運送困難,導致天子不能安寢,不知這宰相是怎樣輔政的。如果宰相不退避讓賢,朝政還能有何指望?宰相元載在他的盛氣淩人之下只得俯首道歉,當時滿座朝臣全大驚失色。此刻,相里造毅然離座向魚朝恩回懟道:天氣陰陽不和,導致五穀價格暴漲,這些都是軍需所造成的,與宰相有何干系?況且由於軍需物資的過多囤積,造成天下穀米昂貴,因而上蒼才降災給人間。而今京師平安,禁軍自可權衡其鎮守之部署,然而你又屯兵十萬,這才造成軍需不足,至於朝中各個衙門所需並無絲毫增加,全是軍需造成的物資匱乏。宰相對於禁軍,最多是執行文書罷了,又哪來的罪過呢?由於相里造這一詰難,致使魚朝恩盛怒拂袖而去,臨行時還悻悻地說:這是禁軍南衙的官員在坑害我。

       上述事跡,見於新舊《唐書》的《宦者傳》魚朝恩本傳之中,但並未將相里造事跡的本末敘述清楚。在魚朝恩掌控李唐朝綱,將生殺大權掌握在手的當下,相里造僅憑小小的郎官身份,公然與魚朝恩為敵,真是不容易。然而在後世記載名人言論或銓述忠臣的仗義執言文字中,竟然無人稱述相里造其人,即便成書於宋代的《資治通鑒》也不曾記載此事。惟其如此,洪邁才藉其隨筆敘錄此事,從而彰顯相里造的陰德。與此同時,尚有劉給事抗爭魚朝恩,指出唐肅宗無須行幸河中一事,也與相里造事跡同樣值得褒獎。


附原文:相里造

唐内侍監魚朝恩怙貴誕肆,凡詔會羣臣計事,折愧坐人出其上,雖宰相元載辯彊,亦拱黙。唯禮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酬詰往返,未始降屈。朝恩不懌,黜衎以動造,又謀將易執政,以震朝廷。乃會百官都堂,且言:“今水旱不時,屯軍饋運困竭,天子卧不安席,宰相何以輔之?不退避賢路,尚何賴乎?”宰相俛首,坐皆失色。造徙坐從之,因曰:“隂陽不和,五糓踊貴,皆軍容事,宰相何與哉?且軍帑不散,故天降之沴。今京師無事,六軍可相權鎮,又屯十萬,饋糧所以不足,百司無稍食,軍容為之。宰相行文書而已,何所歸罪?”朝恩拂衣去,曰:“南衙朋黨且害我。”此叚(段)載於唐史宦者傳中,不能記相里造之本末。予謂造當閹侍威權震主,生殺在手之時,以區區一(郎)吏,而抗身與為敵,後來名人議論,及叙列忠言鯁詞,未見有稱述之者,《通鑑》亦不書。聊記於此,以章潜德,同時劉給事争幸河中亦然。

_______________

魚朝恩(722年~770年),瀘州瀘川(今四川瀘縣)人,唐朝時期宦官。天寶(742年~756年)末年,凈身入宮,供職小黃門。安史之亂發生後,隨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頗得信用,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統率神策軍,最后被宰相元載設計縊死。

元載(?~777年),本姓景,字公輔,鳳翔府岐山縣(今陜西省岐山縣)人,唐朝時期宰相。彊:同強。

相里造(?~約772)唐魏州冠氏人,相里玄獎曾孫,代宗永泰元年為戶部郎中。時宦官魚朝恩用事,造抗辭直言,無降屈之色,為時所稱。大歷中,改禮部郎中,出為杭州刺史,官至河南少尹。李衎:唐代官吏,任殿中侍御史,其行狀未詳。據《新唐書·魚朝恩傳》所載:“(魚朝恩)凡詔會群臣計事,朝恩怙貴,誕辭折愧坐人出其上,雖元載辯強亦拱默,唯禮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酬詰往返,未始降屈,朝恩不懌,黜衎以動造。又謀將易執政以震朝廷,乃會百官都堂,且言:‘宰相者,和元氣,輯群生。今水旱不時,屯軍數十萬,饋運困竭,天子臥不安蓆,宰相何以輔之?不退避賢路,默默尚何賴乎?’宰相俯首,坐皆失色。造徙坐從之,因曰:‘陰陽不和,五穀踴貴,皆軍容事,宰相何與哉?且軍挐不散,故天降之沴。今京師無事,六軍可相維鎮,又屯十萬,饋糧所以不足,百司無稍食,軍容為之,宰相行文書而已,何所歸罪?’朝恩拂衣去,曰:‘南衙朋黨,且害我。’”又《舊唐書·魚朝恩傳》載:“章敬太后忌日,百僚於興唐寺行香,朝恩置齋饌於寺外之車坊,延宰臣百僚就食。朝恩恣口談時政,公卿惕息。戶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以正言折之。朝恩不悅,乃罷會。”

懌:高興,快樂。黜:革職,貶職。動:震撼,威懾。

退避賢路:指退位讓賢。

俛首:俯首。

軍帑:指軍用物資之庫存。沴:本意爲水流遇到阻礙而不順暢,引申爲相違之意,即互相沖突、矛盾。

軍容:軍需。這裏指軍隊數量過於龐大,乃至消耗過多,造成補給不足。

南衙: 唐代禁衛軍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稱“南牙”,兵分隸十六衛,統屬宰相管轄。由於魚朝恩深得唐肅宗信任,統管統率神策軍,軍費開支過大他自然得負責,以故他將責任推給軍隊官員。

忠言鯁詞:指忠誠的進諫與鯁直的建言。章:同彰,彰顯。劉給事:劉給事:唐肅宗時任給事中職務,其生平未詳。《資治通鑒·唐紀三九》載:“朝恩欲奉上幸河中以避吐蕃,恐群臣論議不一;一旦百官入朝,立班久之,閣門不開,朝恩忽從禁軍十餘人操白刃而出,宣言:‘吐蕃數犯郊畿,車駕欲幸河中,何如?’公卿皆錯愕不知所對。有劉給事者,獨出班抗聲曰:‘敕使反邪!今屯軍如雲,不戮力扞寇,而遽欲脅天子棄宗廟社稷而去,非反而何!’朝恩驚沮而退,事遂寢。”

 

              附:獨孤及《祭相里造文》

       年月日,舒州刺史獨孤及,敬以清酌之奠,敬祭於河南少尹贈禮部侍郎相里公之靈:嗚呼!往歲嘗與公度論死生變化,豈不知身與萬物,悉當歸無?猶謂不惑於道者,可以不奪其算。豈圖論猶在耳、目未及瞬,而公度之身,復為異物?益知觀化而怛,自古皆妄,而哀來從中,妄豈易遣?嗚呼公度!有志有文,量足韜世,善可救物。宰、賜言語,冉、季政事,古莫兩大,繄公兼之。伊昔密薦可否,廷折凶佞,京師童兒,亦知公名。其後江人杭人,頌德不暇,洛表耆老,徯公而蘇。秉公論者,無賢不肖,孰不謂公,致君致身,方自此始。奈何吉未會也,凶問隨之?天下悼惜,士友淒欷。況某投分於策名之始,並命於剖符之列,久要不忘平生,實惟公度是望。同心同病,我身子身也,子與化往,奈我心何?名跡留為故事,話言存乎耳目,惟音形眇忽,無前期可望。每一念至,哀填胸臆,往矣公度,去我何之?勿言一樽,永無共持,倘肯顧饗,表公我思。尚饗!《相里造》鈔記


《相里造》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