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造》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附原文:相里造
唐内侍監魚朝恩怙貴誕肆,凡詔會羣臣計事,折愧坐人出其上,雖宰相元載辯彊,亦拱黙。唯禮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酬詰往返,未始降屈。朝恩不懌,黜衎以動造,又謀將易執政,以震朝廷。乃會百官都堂,且言:“今水旱不時,屯軍饋運困竭,天子卧不安席,宰相何以輔之?不退避賢路,尚何賴乎?”宰相俛首,坐皆失色。造徙坐從之,因曰:“隂陽不和,五糓踊貴,皆軍容事,宰相何與哉?且軍帑不散,故天降之沴。今京師無事,六軍可相權鎮,又屯十萬,饋糧所以不足,百司無稍食,軍容為之。宰相行文書而已,何所歸罪?”朝恩拂衣去,曰:“南衙朋黨且害我。”此叚(段)載於唐史宦者傳中,不能記相里造之本末。予謂造當閹侍威權震主,生殺在手之時,以區區一(郎)吏,而抗身與為敵,後來名人議論,及叙列忠言鯁詞,未見有稱述之者,《通鑑》亦不書。聊記於此,以章潜德,同時劉給事争幸河中亦然。
_______________
魚朝恩(722年~770年),瀘州瀘川(今四川瀘縣)人,唐朝時期宦官。天寶(742年~756年)末年,凈身入宮,供職小黃門。安史之亂發生後,隨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頗得信用,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統率神策軍,最后被宰相元載設計縊死。
元載(?~777年),本姓景,字公輔,鳳翔府岐山縣(今陜西省岐山縣)人,唐朝時期宰相。彊:同強。
相里造(?~約772)唐魏州冠氏人,相里玄獎曾孫,代宗永泰元年為戶部郎中。時宦官魚朝恩用事,造抗辭直言,無降屈之色,為時所稱。大歷中,改禮部郎中,出為杭州刺史,官至河南少尹。李衎:唐代官吏,任殿中侍御史,其行狀未詳。據《新唐書·魚朝恩傳》所載:“(魚朝恩)凡詔會群臣計事,朝恩怙貴,誕辭折愧坐人出其上,雖元載辯強亦拱默,唯禮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酬詰往返,未始降屈,朝恩不懌,黜衎以動造。又謀將易執政以震朝廷,乃會百官都堂,且言:‘宰相者,和元氣,輯群生。今水旱不時,屯軍數十萬,饋運困竭,天子臥不安蓆,宰相何以輔之?不退避賢路,默默尚何賴乎?’宰相俯首,坐皆失色。造徙坐從之,因曰:‘陰陽不和,五穀踴貴,皆軍容事,宰相何與哉?且軍挐不散,故天降之沴。今京師無事,六軍可相維鎮,又屯十萬,饋糧所以不足,百司無稍食,軍容為之,宰相行文書而已,何所歸罪?’朝恩拂衣去,曰:‘南衙朋黨,且害我。’”又《舊唐書·魚朝恩傳》載:“章敬太后忌日,百僚於興唐寺行香,朝恩置齋饌於寺外之車坊,延宰臣百僚就食。朝恩恣口談時政,公卿惕息。戶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以正言折之。朝恩不悅,乃罷會。”
懌:高興,快樂。黜:革職,貶職。動:震撼,威懾。
退避賢路:指退位讓賢。
俛首:俯首。
軍帑:指軍用物資之庫存。沴:本意爲水流遇到阻礙而不順暢,引申爲相違之意,即互相沖突、矛盾。
軍容:軍需。這裏指軍隊數量過於龐大,乃至消耗過多,造成補給不足。
南衙: 唐代禁衛軍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稱“南牙”,兵分隸十六衛,統屬宰相管轄。由於魚朝恩深得唐肅宗信任,統管統率神策軍,軍費開支過大他自然得負責,以故他將責任推給軍隊官員。
忠言鯁詞:指忠誠的進諫與鯁直的建言。章:同彰,彰顯。劉給事:劉給事:唐肅宗時任給事中職務,其生平未詳。《資治通鑒·唐紀三九》載:“朝恩欲奉上幸河中以避吐蕃,恐群臣論議不一;一旦百官入朝,立班久之,閣門不開,朝恩忽從禁軍十餘人操白刃而出,宣言:‘吐蕃數犯郊畿,車駕欲幸河中,何如?’公卿皆錯愕不知所對。有劉給事者,獨出班抗聲曰:‘敕使反邪!今屯軍如雲,不戮力扞寇,而遽欲脅天子棄宗廟社稷而去,非反而何!’朝恩驚沮而退,事遂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