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室子孫所分封的諸王,其王府官員一般由朝廷派放,他們的官位均較小。唯有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對於王府官員有一次規模性的加封,《新唐書·十一宗諸子傳》:“開元二十三年,與榮、光、儀、潁、永、壽、延、盛、濟、信、義十一王並授開府儀同三司,實封二千戶。詔詣東宮、尚書省,上日百官集送,有司供張設樂。是日,悉拜王府官屬,然未有府也,而選任冒濫,時不以為榮。”此後,王府官員又在逐漸消減,最後王府僅剩一傅、一友、一長史了,也只是備員且與府中王爺並不相見。這樣一來,皇室子孫即便有僭越之心,亦無從獲得下手處。洪邁在《容齋四筆》卷十一中,詳記此事,寫成《唐王府官猥下》一篇。
洪邁列舉了瓊王府長史裴簡求的上奏,今查《陝西通志》卷七三《諸王府》,便載有此事。曰:“寳曆二年,以延康坊官宅一區為諸王府。唐朝故事:王府在王,京師即合有曹局,自天寳以後,王不出閣,所置寮采,過於閒冗,其胥吏數司方共一員。至是,瓊王府長史裴簡求奏論,遂創官府。”又據《唐會要》卷六七所載,“寶曆三年六月,瓊王府長史裴簡永(一作求)狀請與諸王共置王府一所,伏見諸王府本在宣平坊,東西角摧毁,多年因循不修。至元和十三年七月十三日,莊宅使收管,其年八月二十五日,賣與邠寧節度使髙霞寓。伏以在城百官皆有曹局,惟王府寮吏獨無公署,每聖恩除授,無處禮上,胥徒散居,難於管轄。遂使下吏因兹弛慢,王官為衆所輕,雖蒙列在官班,皆為偷安散秩。伏以府因王制官列府中,府既不存,官司虚設。伏乞賜官宅一區,俾諸府合而共局,庻寮會而同處,如此則人吏可令衙集,案牘可見存亡,都城無廢闕之曹,道路息是非之論。”透過以上陳述,可知唐代諸王府並無辦公的衙署,因而裴簡求方上奏此事。唐敬宗這才御批:“宜賜延康坊閻令琬宅一所,仍令所司檢計與量修改,及逐要量約什物。”。
洪公又提及《九經字樣》一書,此書是翰林待詔朝議郎、權知沔王友唐玄度撰寫的,乃一種辨正經傳文字形體之書。唐玄度作為翰林待詔朝議郎,不過是六品文書官,而沔王李恂,乃是唐憲宗之子,他竟然用一書吏為友(近臣),則王府官員的份量由此可知。然而,唐代的文宗、武宗、宣宗與昭宗四代君王,都是由藩王的身份晉升大位的,他們執掌朝政時殺伐果斷,均爲史官所稱贊。洪邁由此得出這四代君王的才華本出自天性,並非是由師友幫助而成就的。
附原文:唐王府官猥下
唐自高宗以後,諸王府官益輕,惟開元二十三年,加榮王以下官爵,悉拜王府官屬。浸又減省,僅有一傅、一友、一長史,亦但備員,至與其府王不相見。寳歴中,瓊王府長史裴簡求具狀言:“諸王府本在宣平坊,多年摧毁,後付莊宅使收管,遂為公局。每聖恩除授,無處禮上,王官為衆所輕,府既不存,官同虛設,伏乞賜官宅一區。”乃詔賜延康坊宅。予因閱《九經字樣》一書,開成中唐玄度所纂,其官階云朝議郎知沔王友,兖翰林待詔。沔王名恂,憲宗之子,而以書吏為友,其餘可知。案文、武、宣、昭、四宗,皆自藩王登大位,剛明果斷,為史所稱。蓋出於天性,然非資於師友成就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