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書典論論文後》鈔記

(2024-07-19 09:49:35)
标签:

书法

文化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指出由於文人相輕這種不良風習,從而影響了文學批評的公允性。曹丕這一文學批評主張的提出,對於糾正文學批評中的意氣用事等不良傾向作出了糾偏,同時也為正確的文學批評道路奠定了方向。清人尚鎔的《書典論論文後》(收在《持雅堂詩文集》卷五),即是討論文人相輕現象的短文,他既分析了文人相輕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相推的正確主張。
尚鎔認為文人相輕,一般不外乎“相尚殊、相習久、相越遠、相形切”這四個原因。所謂“相尚殊”,便是互相的愛好不同,因而差生了批評準備的差異,其舉例為王彞認為楊維楨是文妖。“相習久”謂相互學習時間很久,因而產生自己優於對方的想法,例如唐人杜審言便認為自己的文章壓過了宋之問。“相越遠”指的是以道德的批評替代了文學的藝術批評,例如唐人元稹認為張祜的作品玷辱了風教。“相形切”指的是片面地受文體的制約而參與文學批評所產生的偏見,例如宋人楊畏認為蘇轍不懂得文體。與以上四者相比,杜甫與白居易卻能超越以上四種局限,推崇公允的文學批評之風,將“相輕”轉換為“相推”,這是千古少見的優良作風。杜甫對於李白、元結、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無不推崇尊重。白居易對於張籍作品的古淡風格,對於韓愈的雄奧文風,對於李商隱的精麗作風無不推崇尊重。假若元稹能與白居易同道揚鑣,便不會有異常看法了。作為一個能夠兼容眾人所學之長的詩人,在文學鑒賞中勢必會忘卻一己的偏私,從而得出公允的結論。然而在洛陽與蜀中還有朋黨之習,朱熹與陸九淵也存在認識的差異,何況是文人呢?尚鎔闡述到這裏,對於如何去掉文學批評中的偏見,則自然是要捐棄個人的私癖,秉持公正之心來對待別人的作品了。
接著,尚鎔對於本朝的漁洋山人王士禎大加推崇,他認為王士禎的詩作雖以風調為主,但他能客觀地看待別人的作品。例如他對清初詩人宋琬爽健的作風,對於施閏章作品的溫醇,對於朱彞尊作品的典雅,對於查慎行作品的明快曉暢,均是推崇得不遺餘力,也算是近代少有者呀!因此,儘管趙執信寫了《談龍錄》這部詩話,其中頗為詆毀王士禎之辭,但漁洋山人終究還是被詩壇推為大家。近來卻有人學識不足半個袁豹,然而卻像劉修一樣喜好詆毀別人,像這樣的人便不能做數了。
要而言之,無論是唐宋文人也好,還是清代學子也罷,一旦參與文學批評,便必須持以公平之心,否則不是相輕,便是作死。具體地說來,人們一旦品評鑑賞某個作品,首先必須跳出自我偏私的窠臼,然後才可能有公允的結論出來。至於參與文學批評者之間,自有學力與才力之差異,由於個人資質差異所派生的偏差自可原諒,而懷有私心自贊毀他者則不可容赦。
附原文
自古文人相輕,一由相尚殊,一由相習久,一由相越遠,一由相形切。相尚殊則王彞謂楊維楨為文妖,相習久則杜審言謂文壓宋之問,相越遠則元稹謂張祜玷風教,相形切則楊畏謂蘇轍不知文體。而少陵、香山獨能去此四者之弊,崇公允之風,易相輕為相推,斯千古所希矣。少陵於李白、元結、王、孟、高、岑無不推重。香山於張籍之古淡,韓昌黎之雄奧,李義山之精麗無不推重,若元稹與之同道,不足異也。夫才學兼眾人之長,斯賞識忘一己之美。然而洛、蜀尚有朋黨,朱、陸尚有異同,況文人乎?
我朝漁洋山人,其詩以風調為主,而荔裳爽健,愚山溫醇,竹垞典雅,初白明暢,皆推之不遺餘力,亦近代所希者。故趙秋谷雖作《談龍錄》詆之,而亦推為大家也。邇來學未半袁豹,而季緒詆訶者何多與?然而不足算矣。《書典論論文後》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