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禪師法語鈔後
标签:
书法佛学 |
吾人修道,久久不得,往往易於退轉。或道心經年不改,乍得一線之明乃以爲大事了卻,由是忘乎所以,終當虛度此生。究其修道不得,大率在於偷心不死,以故心不切,志不堅,往往高調入道,草率還俗焉耳。惟其心不切,以故總耽着世間種種俗事,乃至為其纏縛。有人入道前精於世間某事業,或長於某道,乃至入道之後業習不捨,終爲業習纏縛而不得解脫。宋代有位長於文筆得和尚,他一生作文不止,甚而至於杜譔了藥山法緣,改藥山青原法系入之南嶽,由此誘發長達近千年之僧諍,此人便是惠洪覺範。相傳此人一次夜宿百丈道場,乃作《上元宿百丈》一詩,其間有“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春心未到家”之句。當初王安石之女兒一聞此句,便脫口而斥之“浪子和尚”。儘管有好事者將此句之“春心”改為“歸心”,然仍無法繞開這一嫌疑,因其間尚有“春瘦”在也。吾人入道,當盡捨世間一切業習,漸次蠲盡我等曠劫之無明惑業,乃徐有得焉。作詩者當忘記自家曾是詩人,繪畫者當忘記自家曾是畫師,為官者當忘記自家曾身在官家,為善者當忘卻自家所作善業……惟其如此,一心向道,堅如磐石,縱然根鈍,亦有豁然開朗之日也。
且夫夫人生行道,乍行尚可,久則懈怠。唯有持之以恆,從不懈怠者,方可達到彼岸。宗門法語連篇累牘,窮一生精力,亦難以悉數通覽。即便通讀全部宗下著作,亦不過畫餅充饑、隔靴搔癢而已。唯有擇其契機者戮力行之,朝如斯,夕如斯,庶幾有到家消息。宋代芙蓉道楷禪師上堂開示之法語,老夫自初讀至今,未曾疑悔,一直奉為圭臬。每當日久生厭之際,輒反複誦讀,乃至沐手鈔錄。日前賤軀稍有不順,由是晨起誦讀此段法語,質明遂鈔焉。
芙蓉道楷禪師法語注
夫出家者,為厭塵勞,求脫生死,休心息念,斷絕攀緣,故名出家。豈可以等閑利養,埋沒平生?直須兩頭撒開,中間放下。遇聲遇色,如石上栽花;見利見名,似眼中著屑。況從無始以來,不是不曾經歷,又不是不知次第,不過翻頭作尾,止於如此,何須苦苦貪戀?如今不歇,更待何時?所以先聖教人,祇要盡却今時。能盡今時,更有何事?若得心中無事,佛祖猶是冤家,一切世事自然冷淡,方始那邊相應。你不見隱山至死不肯見人,趙州至死不肯告人,匾擔拾橡栗為食,大梅以荷葉為衣,紙衣道者祇披紙,玄泰上座祇著布。石霜置枯木堂與人坐臥,祇要死了你心;投子使人辦米,同煑共餐,要得省取你事。且從上諸聖,有如此榜樣,若無長處,如何甘得?諸仁者:若也於斯體究,的不虧人;若也不肯承當,向後深恐費力。山僧行業無取,忝主山門,豈可坐費常住,頓忘先聖付囑?今者輒斆古人為住持體例:與諸人議定,更不下山、不赴齋、不發化主,唯將本院莊課一歲所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隨人添減。可以備飯則作飯,作飯不足則作粥,作粥不足則作米湯。新到相見,茶湯而巳,更不煎點。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務要省緣,專一辦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
塵勞:即煩惱之異稱,因煩惱能染污心,猶如塵垢之使身心勞憊。休心息念:猶拋棄妄念。攀緣:猶攀取緣慮之意。凡夫由于以妄想緣取三界諸法,故乃產生種種煩惱。
兩頭:猶兩非,四句分別中之第四句也。如就有無而分別四句,言非有亦非無也。中間:又稱中靜慮、中間禪、中間定、靜慮中間、中定,略稱中間。即指位於初靜慮與第二靜慮中間的無尋唯伺定。
盡却今時:猶將現世的染汙去盡。人生因緣過去未來,陳陳相因,無法窮其終始。然驀地斷卻今時,則求過去不可得,測未來不可知。以故《金剛經》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祖猶是冤家:猶言佛與歷代祖師只是多餘名相,因識得自心即佛,無須再外求佛與祖,何來如許閑傢具。那邊:指證道的一方。
隱山猶潭州龍山和尚,《景德錄》卷八收有其傳。其平生但有與洞山之機緣語,在與洞山機辯之後,便焚卻草庵,進入深山不再見人,故後世稱為隱山和尚。
即趙州從諗和尚(778年~897年),唐代禪僧。曹州郝鄉(一說青州臨淄)人,俗姓郝,師事南泉普願,法號從諗。
匾擔:即匾擔山曉了禪師,《五燈會元》卷二收有其傳記。其略曰:師住匾擔山,號曉了,六祖之嫡嗣也。師得無心之心,了無相之相。無相者森羅眩目,無心者分別熾然。絕一言一響,響莫可傳,傳之行矣。言莫可窮,窮之非矣。
即大梅山法常禪師,師事馬祖道一,悟道之後棲隱浙江鄞縣大梅山苦修。有禪偈傳世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即涿州紙衣和尚(即克符道者),《五燈會元》卷十一收有傳記。
即南嶽玄泰上座,《景德錄》卷十六收有傳記。
石霜:即石霜慶諸禪師(807年~888年)。師棲止石霜山二十年,大揚宗風,其中,有學侶長坐不臥,屹若株杌者,世人稱為“石霜枯木眾”。
投子:即投子大同禪師(819年~914年)。安徽懷寧人,俗姓劉。幼年出家,初閱《華嚴經》,頗有啟發。其後參謁翠微,大悟玄旨。周游諸方後,隱棲於投子山三十餘年,激發往來,請益者盈室,以無畏之辯才隨問隨答。
斆xiào,《説文?支部》:“斆,覺悟也。从教,从冂。冂,尚矇也。臼聲。學,篆文斆省。”此處猶言效法古人建立住持體例。
化主:街坊化主之略稱,指禪林中專司行走街坊,勸檀化越隨力施與以添助寺院者。有粥街坊、米麥街坊、菜街坊、醬街坊等別。其勸化所得,稱為化米、化麥、化醬等。
莊課:指田莊所收的租糧。蓋宋代的寺院均有田莊經營,以養叢林清衆。
新到:指新到某寺挂搭之僧,亦泛指一般新参之僧。蓋寺院中對待新到,往往有另外多做幾道菜的禮節。煎點,殆指油煎的點心之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