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經注·河水·孟門山》鈔記

(2024-04-19 10:22:44)
标签:

书法

文化


酈道元此篇與《江水·巫峽》相比,則以文獻考證見長,通篇在翔實的文獻耙梳中展開。作者首先交代了孟門山的具體地理位置,黃河流經北屈縣(今山西省吉縣北)的故城西,再朝西四十里便有風山,再朝風山西去四十里則是孟門山了。此山與龍門相對,是黃河流域重要的觀光景點,同時也是黃河上的衝要之地。
在交代了具體地理位置之後,作者便對孟門山的相關文獻記載作出了耙梳。作為地理學古籍之鼻祖,《山海經》對孟門山的記載主要在物產方面,謂“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稍後的《淮南子》則曰:在龍門尚未開闢、呂梁尚未開鑿之前,黃河流經孟門之上,致使河水漲溢逆流而上,使得這一帶的丘陵高山全部被大水淹沒,因而稱之為洪水。後來大禹治水,疏通了這一帶的河水,方有孟門的名稱問世。在記載西周歷史的文獻《穆天子傳》中,有“北發孟門九河之磴”之記載,原來孟門竟是龍門的上口。實質上,孟門山是黃河流域中一個很大的險阻要阨之地,且兼有孟門之名稱。
作者接著對孟門山的風貌做了進一步的描述。孟門山的巨石經過大禹鑿通之後,在河水猛烈不斷衝刷的歷史中,河面逐漸拓寬了一些。兩岸全部是高岑的山嶺相接,使得河水像嵌在山谷中的巨流一般,涯畔的巨石高危臨河,好似要傾覆河裏卻又倚在河畔。古人有言曰:河水並非是石匠的鑿子,可它卻能掏空巨石,因而致使巨石倚靠河畔,此言是很真實的。這一帶的水流交織衝擊,使得白色的水氣如同浮雲籠罩在河面上,往來此處遠的觀者常有霧露霑衣之感。如果站在河畔朝深處的河面窺看,則有心驚魄悸之恐懼感。此處的河水奔盪而下,激起的浪花高過千尋,懸空傾瀉的河水瀑布,恍若憤怒的贔屓,又像崇山在奔騰,激流如同崩頽的石壘衝向前方,到達下口。身臨此境,你才能體會到慎子當年乘竹筏下龍門,其迅快連駟馬也追之不及。

孟門山原文
河水南徑北屈縣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風山。風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與龍門相對。《山海經》曰:「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淮南子》曰:「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故《穆天子傳》曰:「北發孟門九河之磴。」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阨,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沖,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鼓若山騰,浚波頹壘,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水經注·河水·孟門山》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