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註·巫峽》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南北朝時期南朝多才俊,北朝則重興造而少人才,即便北朝曾有顏之推與酈道元那樣的精英,也是自南方流入。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他本是青州刺史酈範的兒子。乃父酈範去世之後,酈道元承襲永寧侯爵位,依照降等承襲的慣例襲伯爵。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任命酈道元為尚書郎,他從此步入了北魏的朝堂。酈道元撰《水經注》四十卷,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本段選自《江水篇》三峽部分。本節在對於巫峽開鑿的歷史沿起交代之後,便說明了巫峽所流經的地域,即“歷峽東,逕新崩灘”,其間首尾約長百六十里。至於巫峽的得名,乃因巫山而來,故謂之巫峽也。
作者在交代清楚巫峽的歷史沿起與概貌之後,便對巫峽的地理風貌做了翔實的介紹。其介紹文字先描述巫峽的總體地貌,那便是兩岸高山如刀劈斧削,且高峻至極,乃至除了正中午與正半夜以外,在峽中是無法看到天上的太陽與月亮的。因為除了這兩個時段以外,縱然艷陽高照也將被如斧削高峭山峰遮擋,哪怕朗月當空,也因兩岸如斧削般高山遮擋無法見到。介紹完概貌之後,作者便分四季對巫峽作出描述。先是寫夏水襄陵,處在這個季節,往來巫峽的水路往往被阻絕。然而遇上王命急需傳達之時,則飛舟可以早發白帝,晚到江陵,其間相距千二百里的途程,即便騎快馬或御風而行,都無法達到這樣的速度。經這一描述,夏水的湍急自不待言,那麽春冬等平和季節的巫峽又將如何呢?酈道元說,在這兩個季節裏,巫峽便會呈現素練般的湍流與綠色深潭,江峽中可見迴旋的清波與清晰的高山倒影。那絕高的山峰上往往生長着奇異的柏樹,懸掛的飛泉瀑布,時時飛漱其間。那清澈的湍流、青綠的山木、高峻的山峰與豐茂的青草,委實有著無窮的趣味。至於巫峽的秋季又如何呢?作者寫道:每當初晴之日或輕霜的早晨,這裏的山林頗具寒意,山澗也顯得靜寂無比。而此時常有高山上的猿猴鳴叫,前後叫聲連綿不斷,在空寂的山谷中迴蕩,那哀婉的猿聲經久才停歇。惟其如此,常在此間捕魚的漁民有歌謠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值得注意的是,酈道元所記巫峽非但總分層次明晰,且四季特色交代分明。又因援引漁歌里諺等人文資料佐證,因俾文字更加增輝添色,使得地學文獻中富於文學性。更可貴的是作者惜墨如金,用字精煉以極,寥寥數字便囊括了無盡妙義,讀之令人愛不釋卷。
附原文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云:按《地理志》,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恒故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裏,湧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巖所餘,比之諸嶺,尚為竦桀。其下十餘裏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神孟塗所處。《山海經》曰:夏後啟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云: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寔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_________________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
郭仲產:南朝宋尚書庫部郎,撰有《襄陽記》《南雍州記》等。
簞(d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頹巖:頹落的岩石。所餘:所剩餘的。
非惟:不僅僅。
偕:同,等同。衡:即衡山,五嶽中的南嶽。主體部分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和衡山、衡陽兩縣境內。疑:即九嶷(yí)山,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
就:靠近。霄漢:天空。
夏後:大禹的兒子啟,夏朝的國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政權。
其衣有血者執之:郭璞雲,不直者則血見於衣。
丹山:即巫山。
丹陽:在今湖北省秭歸縣東南。
行:出嫁。
高唐之阻:一作「高唐之姬」。
行雨:游移的雨滴。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訴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在。三峽:「長江三峽」的簡稱,其說不一,一般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但《水經註》以廣溪峽、巫峽、西陵峽為三峽。
略無:全無,沒有一點。闕處:空隙、缺口。
重巖迭嶂(zhàn):重重疊疊的高山險峰。嶂:形勢高險像屏障的山巒。
自非:除非。停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月:日月。
至於:等到。夏水:夏季的洪水。襄陵:水漫上山陵。
沿:順流而下。訴(sù):同「溯」,逆水而上。阻絕:阻隔,隔絕。
或:有時候。王命:朝廷下的命令。急宣:急速傳達。
白帝:古城名,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上。
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雖:即使。乘奔:騎著快馬。禦風:驾御疾風。
不以疾:也算不上急速。
絕巘(yn):極高的山頂。怪柏:奇形怪狀的柏樹。
飛漱(shù):疾速地沖蕩。
良:極其,非常。趣味:情趣。
晴初:雨後剛放晴。霜旦:秋季的早晨。
林寒:山林中氣候寒冷。澗肅:溪澗裏清冷。
高猿:處在高山上的猿猴。長嘯:拉長聲音呼叫。
屬引:連綴和鳴。淒異:特別淒涼。
哀轉:悲哀婉轉的聲音。久絕:很長時間才消失。
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迭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
__________________
黃牛山:與下文的「黃牛灘」,均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
色:形狀。
成就:形成。分明:清晰逼真。
紆(y)回:回旋,環繞。
信宿:兩三日。
紆深:回環幽深。
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裏,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餘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迭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陵峽:長江三峽之一。西起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為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
形容:形狀。像類:相像類似。
至清:極其清越響亮。
響:回聲。
泠泠(1ín):形容聲音清越。
山松:即袁山松,名一作崧,東晉文學家,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曾任宜都太守。
書記:書中記載。
曾無:全無,沒有一個。
踐躋:親自登臨。
迭崿(dié』è):重重疊疊的高崖。秀峰:高峻的山峰。
固:的確。難以辭敘:很難用言辭描敘。
離離蔚蔚:濃密茂盛的樣子。
霞氣:彩霞和雲氣。表:外邊。
彌習彌佳:越看越美妙。習:反復,屢次。
信宿:兩三天。
履歷:經歷,經過。
驚:驚喜,驚異。
前一篇:《哀江南賦序》鈔記
后一篇:《水經注·河水·孟門山》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