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鈔記

(2024-04-05 09:22:02)
标签:

文化

书法

(公元204年),是孔融任少府時向曹操推薦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名憲,會稽人,也是漢末名士,曾任吳郡太守, 因病辭官家居。孫策平吳後,對當時恃才放達睥睨自己的名士很是嫉妒怨恨,盛孝章因此曾經外出避禍。孫策死後,孫權繼續對他進行迫害。孔融與盛孝章是很好的朋友,知道他的處境危急,所以特地寫了這封信,向當時任司空兼車騎將軍的曹操求救。曹操接信後,即徵召盛孝章為都尉,徵命還沒有送到,盛孝章就被孫權殺害了。
此信名重當時,流馨千秋,妙不可言,其內容之豐富,語言之精粹,實乃一篇富有時代特點的曠世傑作。要而言之,其妙在以下四端:情沛,理充,言約,義豐。
        從“風月不居”到“友道可弘矣”是以情感動曹操。其中,有對人生易老、歲月如流的感慨,有對故舊日稀、知交凋零的哀歎,有對幸存者孤危悲苦處境的憂愁,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日薄的憤激,這些都是從人類的通情共性出發,旨在讓“古直,甚有悲涼之句”的曹公產生共鳴,使其傷時憂生憫亂重友的美德再度喚發,激發起對於當前幸存者和朋友的同病相憐和拯救之心。這些情,既是對人類真情的再現,更是作者崇高的志趣、真誠執著而又美好的心靈的外化,它們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曹操果為所動,不久便發出“制命”,前去召見盛憲。
        從“今之少年”到“弱路者矣”重在說理,旨在以無可辯駁的道理使曹操從理智上接受盛憲的懇請。其理有三:一是盛憲有“天下大名”,足值一救;二是救盛憲,必招致天下人才同往,這是匡復漢室之必須。這理條條服人,步步深入,對曹操自然非常重要。到此,表和理便都說透了。
        信的末二句既是必要的自謙,又是一個美妙的補充,既見出作者的人情練達、高深修養,又得古代文人互敬互重、互知互諒之美德,同時使文意更加完美,天衣無縫,真是一石數鳥,得一箭多雕之妙。
        在語言上,此信受時尚影響,以四字句式為主,駢儷生花,但其言約意豐,簡潔明快,極富表現力。而文中對於典故的駕馭更是要言妙道,其精粹典麗的造詣,讓人歎為觀止。
附原文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於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 
《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縶,命不期於旦夕,是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絕交也。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裏,乃當以招絕足也。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築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復有云者,欲公崇篤斯義也。因表不悉。《與曹公論盛孝章書》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