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薦司馬光劄子》鈔記

(2024-02-27 10:22:24)
标签:

书法

文化


曾一度創造了“盛治”的宋仁宗無嗣,於景祐二年(1035年)將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後改名趙曙,即宋英宗)接入皇宮,交給曹皇后撫養。爾后隨歷經變亂,但在宰相韓琦及大臣包拯、范鎮、司馬光等人反復勸諫下,趙禎於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正式立趙宗實為皇子,賜名曙。趙曙即位,號宋英宗,他命司馬光專修《資治通鑒》,成就了這部著名的編年體通史。英宗駕崩之後,其長子趙頊即位,是為宋神宗,這便是北宋第四至第六代帝王的承替。
由於作為諫官的司馬光具有安邦定國之功,因而歐陽修在上呈神宗的劄子中便大言此功,暗乃昭示皇柄承替緣由。當年過繼英宗門下的趙曙便是神宗之父,這皇位的得來自有司馬君實之功也。這樣一來,他所舉薦的司馬光自然會得到神宗的重用,加之司馬光“識慮深遠,性尤慎密”,亦足堪此任,這善事自然成就。然無論如何,歐陽修薦賢之德可謂高矣,以故清人張伯行在此文後援引張孝先言曰:“歐公與韓忠獻同定策立英宗,其功大矣。乃此劄推本於溫公知諫院入對時,請選宗室為繼嗣之言,歸功於公。其推賢讓善、公忠為國之心,千載猶可想見云。”
   附原文
薦司馬光劄子
臣伏見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德性淳正,學術通明。自列侍從,久司諫諍,讜言嘉話,著在兩朝。自仁宗至和服藥之後,群臣便以皇嗣為言,五六年間,言者雖多,而未有定議。最後光以諫官極論其事,敷陳激切,感動主聽。仁宗豁然開悟,遂決不疑。由是先帝選自宗藩,入為皇子。曾未逾年,仁宗奄棄萬國,先帝入承大統,蓋以人心先定,故得天下帖然。今以聖繼聖,遂傳陛下。由是言之,光於國有功為不淺矣,可謂社稷之臣也。而其識慮深遠,性尤慎密。光既不自言,故人亦無知者。臣以忝在政府,因得備聞其事,臣而不言,是謂蔽賢掩善。《詩》云:“無言不酬,無德不報。”光今雖在侍從,日承眷待,而其忠國大節,隱而未彰。臣既詳知,不敢不奏。《薦司馬光劄子》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