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罷政事第三表》寫作背景
标签:
书法文化 |
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他對北宋積貧積弱深感憂心,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輸、青苗、農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稅、保馬等新法相繼出籠。新法幾乎涵蓋社會的各個房舍,惟操之過急,利弊互見。北宋學者陸佃說:“造元豐間,積票塞上,蓋數千萬石,而四方常平之錢,不可勝計”,當時墾田面積大幅度增加,全國高達7億畝,城鎮商品經濟取得了空前發展。但是變法受到守舊派激烈的反對,朝中的司馬光、範鎮、趙瞻紛紛上書陳述對新法的不滿,司馬光與呂惠卿為了青苗法在皇帝面前爭辯,新法維持了將近二十年,直到司馬光盡罷新法為止。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圖一舉殲滅羌夏。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大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土地。不過後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事後,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抱憾而歿,得年三十八歲。其子宋哲宗親政後,竭盡所能完成父親遺志。
也就在這年,歐陽修被彈劾。治平四年(1067)三月,監察御史劉庠彈劾參知政事歐陽修在宋英宗去世後進入福寧殿時,哀服裏面穿著紫色的衣服,違反了大臣之禮。當時,朝野內外因濮議之爭而嫉恨歐陽修者大有人在,這些人耿耿於懷,很想借此機會將歐陽修趕下政治舞臺,衹是找不出合適的理由。恰在此時,歐陽修的妻弟薛良孺因為推薦官吏而被朝中大臣所彈劾,歐陽修上書朝廷,請求重罰薛良孺,而不能因為自己的緣故而使薛良孺逃避制裁。薛良孺因此而被免官。因而他對歐陽修落井下石的舉動恨之入骨。於是薛良孺捏造謠言,誣衊歐陽修與兒媳婦之間有暖昧关系,而歐陽修的兒媳婦又是鹽鐵副使吳充的女兒,這一謠言勢必牽連到吳充。集賢殿校理劉瑾與歐陽修是仇人,於是將這一謠言添油加醋地加工一番後傳播出去,一時間,謠言四起,御史中丞彭思永聽說後,就將有關歐陽修的一些謠傳告訴了殿中侍御史蔣之奇。蔣之奇在濮議之爭中本來與歐陽修站在同一立場上,蔣之奇為了擺脫這一困境,反戈一擊,在宋神宗面前彈劾歐陽修與兒媳婦通姦。宋神宗當時很懷疑這種事情的可靠性,蔣之奇又將彭思永搬出來作證,彭思永暗中幫助蔣之奇,其後蔣之奇彈劾歐陽修的奏章又交給樞密院。歐陽修接二連三地上書為自己辯護,認為自己純屬冤枉;希望宋神宗為自己作主,消除自己的不白之冤。宋神宗親自過問此事,他詢問天章閣待制孫思恭,孫思恭竭力為歐陽修辯護,因而宋神宗下詔要求彭思永、蔣之奇將此事的來龍去脈說清楚。蔣之奇謂此事出自彭思永,而彭思永承認自己是道聽途說,並無事實根據。歐陽修、吳充二人竭力要求宋神宗對此事一查到底,弄清事實真相。最後,彭思永被貶知黃州(今湖北黃岡)、蔣之奇貶監道州(今湖南道縣)酒稅,此事便不了了之。
彭思永、蔣之奇等人因彈劾歐陽修失實而被貶官後,知雜御史蘇寀、御史吳申多次上書為彭思永等人辯護,認為朝廷對此事處理不公平。歐陽修在宋英宗患病不理朝政、由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時期,與執政大臣一道處理國家大事。歐陽修剛直不阿,對一些不合理的事情總是憤憤不平,一些大臣上書言事,歐陽修總是明辨是非,敢作敢為,這樣就得罪了不少官僚。鑒於這種情況,歐陽修提出申請,要求宋神宗解除自己參知政事職務。治平四年
(1067)二月,宋神宗下令任命歐陽修為亳州(今安徽亳縣)知州。歐陽修到亳州上任後,六次上書宋神宗提出“乞骸骨”(即退休)的請求,但宋神宗沒有答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