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不毀鄉校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錄有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講的是鄭國人朝夕遊處鄉校,往往於斯議論朝政。當時鄭國的大夫然明向子產建議毀壞鄉校,杜絕人們對朝政的評議。然子產認為國人朝夕遊處鄉校議論朝政,其間所善者我們將實施之;其間論及不善者,我們將改正它。這所鄉校便成了我們的老師,我們為何要去毀壞它呢?況且,我聽說“我聞忠善以損,不聞作威以防怨”我們何必以暴力的方式阻止人們的評議呢?對於民眾的口舌,我們隄防它就像防範川流一般,如果堵塞之使之決堤,則傷人必然很多。我們不如開個小小的口子,好好疏導它,不如我們將這些評議當作防治我們政事的良藥。然明聽後,感慨子產是各值得信賴的良相,孔子聽說之後也慨歎曰:“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顯然,子產所實施的是民主政治,其行政自然是開明的。對於民眾的輿論,子產當作施政的鏡子來對待,這誠然是難能可貴的。稍後的齊國也有鄒忌提出納諫的主張,僅有期年時間,齊國大治,各國諸侯來朝。這便說明民主善政可以興國,反之若拒諫飾非,如周厲王一般,不到三年便遭流放。透過子產與鄒忌的故事,我們發現中國早期尚有民主政治的實施,且越是民主國家越是興旺。

前一篇:《與朱元思書》鈔記(轉引)
后一篇:《呂氏春秋·孟春紀·去私》摘鈔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