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聖俞詩集序》鈔記

(2023-12-02 11:08:55)
标签:

书法

文化

這是歐陽修為他的朋友梅聖俞的詩集所作的一篇序。梅聖俞是北宋著名詩人,在仕途上終身不得志,但他的詩寫得很好,風格深遠閑淡,歐陽修認為他是“窮而後工”。在本序中,歐陽修對梅堯臣的詩歌才華與創作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其仕途不暢、坎坷的一生表達了深深的惋惜之情,同時以他的生活現狀為實例,進一步闡述了詩歌創作中的理論性問題。歐陽修認為詩人“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才能寫出好的詩歌來。也就是說,詩人必須有真情實感,才能把難以描摹的情感,在詩篇之中表達出來。而真情的產生,往往需要作者經過一寒徹骨的痛苦經理,方可於痛中孕育摯情。由是而觀之,則詩人往往是窮而後工,且愈窮則愈工,而鮮有坐享富貴安樂而能工者。
本文行文起伏跌宕,生動而不呆板,採用多角度、多手法去論證中心論點。為了突出梅詩之“工”,先說梅聖俞尚在童子時期,就已經“出語已驚其長老”了,為下文長大以後之才華做鋪墊;然後說他的文章“簡古純粹”,但他“不求苟說於世”,所以人們只知其詩,卻不知其名,這是以文之美來襯托他的詩之工。再然後表述了“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聖俞”,這是借梅聖俞雖然沒能仕途騰達,但其才華早已得到公認,所以在此借公眾的推崇來讚揚梅詩之工。接著又寫了王文康公對梅詩的讚歎,一句“二百年無此作矣”,這是借名人名言來旁證。最後以“吾於聖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出”作結,表示梅聖俞的詩作特點很多,毋庸贅述,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品味,在此通過作者自己對梅詩的熱愛來側面烘托梅詩之精妙,其作品之卓然不群。
《梅聖俞詩集序》通過對梅堯臣坎坷仕途的敘寫,提出了詩歌“殆窮者而後工”這一著名的詩論觀點。作者認為詩人“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才能寫出好的詩歌來。也就是說,詩人必須要有真情實感,才能把難以描摹的感情形之於詩篇。這個見解,與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所說“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是一脈相承的。與十九世紀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所說的“憤怒出詩人”也有類似之處。自司馬遷之後,對於悲憤創作偉大的詩作之論述,代不乏人。唐人韓愈甚至還認為:“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讙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發於羈旅草野。至若王公貴人,氣滿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為。”大詩人杜甫也說過“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的話,足見“窮而後工”之說,得到了詩壇的公認。《梅聖俞詩集序》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