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與韓荊州書》鈔記

(2023-11-18 13:06:41)
标签:

书法

文化

《與韓荊州書》約作於734年(開元二十二年),當年李白身在襄陽(今屬湖北),以故投書干謁。韓荊州,即韓朝宗,時任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采訪使。李白抱負宏大,自稱“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但他不打算經由進士、明經等常規考試進入仕途,而企圖一朝蒙受帝王賞識,獲得重用。故廣事干谒,投贈詩文,以表現才能,培養聲名。在作此文之前,李白已多次上書和謁見地方長官,又曾入京謀求出路,均未果。本文作為干谒之作,以故極稱韓朝宗善於識拔人才,希望獲得接見和稱譽,然仍如往昔無果。
在李白三十三歲之前,雖然他一直投書干謁,不輟進取之志,然總是時運不濟,未能遂願。直到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為唐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曰“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又曰“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徵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若據賦中有“臣白美頌”等字樣,似疑太白曾以此賦在東都洛陽進獻於玄宗。此賦盛贊明堂之宏大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爰以表達作者的政治理想。次年,李白再進獻《大獵賦》,期盼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此後李白結識了賀知章,並呈上自己的詩作等,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等作。到了天寶元年(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在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然其具體職責竟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這對於胸有大志李白來說,自然不會暢快心志的,以故李白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八仙”之遊,乃至玄宗呼之不朝。這也勢必促成了唐玄宗對李白的疏遠,加之李白在宮中也對高力士等倖臣不敬,以故多讒搆李白,玄宗爰對李白賜金放還。

李唐王朝之前一直存在舉薦制,漢代的歌謠中也有“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之民謠,足見舉薦之制由來尚矣。然舉薦雖好,也難免人事上的幫派關係形成,加之人緣際遇因素,也將致使居多有才之士遺漏。像李白這樣的奇才,若是他願意,自可通過科舉之途以進取,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四下投書,白耗光陰。足見取士之途,當以科舉為主,然後輔以察舉,方公允而不失多士矣。

與韓荊州書
        李白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君侯製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餘人,或為侍中、尚書,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之徒,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於諸賢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至於製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閑軒,繕寫呈上。庶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幸惟下流,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與韓荊州書》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