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僖公三十年傳》摘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左傳僖公三十年傳》中“燭之武退秦師”一節的描寫,可謂極為出色,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戰爭與邦交的特色。魯僖公四年十二月,晉獻公聽從驪姬的讒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縊而死,其餘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時出奔。在重耳出亡期間,曾遭受多次不禮,其間鄭國也是不給重耳禮遇者之一。因而重耳在返國立身之後,便謀劃了討伐鄭國的戰爭,並聯絡秦軍爲盟軍,共伐鄭國。若勀其實而言,與其說重耳此戰是在報當初一箭之仇,還不如說是藉此以擴充國土。由於晉、鄭兩國爲鄰國,滅鄭可以擴充自己的國土,從而使晉國稱霸天下。而作為秦國,與鄭國之間相隔晉國,無法直接佔有鄭國領土,此次出師僅因與晉國有盟姻關係。
當秦晉兩國之軍隊將鄭國圍得像鐵桶一般時,鄭國可謂存亡之秋矣。此時鄭國大臣佚之狐向鄭君進言,希望他派燭之武出使秦國,從而緩解鄭國之圍。鄭君從其言,立即請燭之武出使,燭之武起初雖然推辭,但在鄭君坦誠自己用人之誤以後,他還是應允了,當夜便用繩子吊著出城前往秦君之所。
燭之武會見秦君之後,其說辭緊扣當初諸侯國局勢之利弊,且挑明晉君之野心昭昭,因而使秦君毅然撤軍。關於秦、晉關係,這兩國毗鄰而處,當年重耳之亡,幸賴秦君收留並幫助他返國,方重建晉國政權。儘管秦晉之間存在姻親關係,故爾構成盟邦,但也不是親密到無間的程度。就如當年秦君護送重耳回國,重耳許諾給秦國焦、瑕二地(在今河南三門峽一帶),可是當重耳早上渡河回國,當晚便在這兩地設置防禦城墻,可見重耳的言而無信。況且,秦鄭之間隔著晉國,即便征服了鄭國,秦國也將一無所獲,而晉國則將因滅鄭而擴充國土,從而日益強大,也將不斷擴邊而進犯鄰國,到那時秦國也恐將難以幸免。惟其如此,秦君考慮再三,毅然選擇撤軍,鄭國也因此獲得了解救。
晉國原本是依仗盟國秦軍一併伐鄭,在失去盟邦參與的前提下,晉國僅憑一國之力縱使取勝也將使晉國大傷元氣。因此,當晉國大臣子犯請求出師時,晉文公重耳還是全消了此次軍事行動。所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那僅僅只是他的說辭而已;而“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乃是終止此戰的真實原因。
附原文
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捨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
(1)晉侯、秦伯:指晉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無禮於晉:指晉文公即位前流亡國外經過鄭國時,沒有受到應有的禮遇。以,因為。
(3)且貳於楚: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且,並且。貳,從屬二主。
(4)晉軍函陵:晉軍駐紮在函陵。軍,駐軍。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5)氾(fán)南:古代東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之狐:鄭國大夫。
(7)若:假如。使:派。見:進見。
(8)辭:推辭。
(9)臣之壯也:我壯年的時候。
(10)猶:尚且。
(11)無能為也已:不能幹什麼了。為,做。已,同「矣」,語氣詞,了。
(12)用,任用。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是,這。過,過錯。
(13)然:然而。
(14)許之:答應這件事。許,答應。
(15)縋(zhuì):用繩子拴著從城牆上往下吊。
(16)既:已經。亡鄭:使鄭亡。
(17)敢以煩執事: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這是客氣的說法。執事,執行事務的人,對對方的敬稱。
(18)越國以鄙(b)遠:越過別國而把遠地(鄭國)當作邊邑。越,越過。鄙,邊邑。這裏作動詞。
(19)焉用亡鄭以陪鄰:怎麼要用滅掉鄭國來給鄰國(晉國)增加(土地)呢?焉,哪裏,怎麼。以:來。陪,同「倍」,增加。之(鄰之厚,君之薄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0)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節。共(gng):通「供」,供給。
(21)嘗為晉君賜矣:曾經給予晉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護送晉惠公回國)。嘗,曾經。為,給予。賜,恩惠。為...賜:施恩。許:答應。
(22)朝濟而夕設版焉:(晉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築城防禦。濟,渡河。設版,指築牆。版,築土牆用的夾板。
(23)厭:滿足。
(24)東封鄭:在東邊讓鄭國成為晉國的邊境。封,疆界。這裏作用動詞。
(25)肆其西封:擴展它西邊的疆界。指晉國滅鄭以後,必將圖謀秦國。肆,延伸,擴張。封:疆界。
(26)闕:使...減損。盟:結盟。戍:守衛。還:撤軍回國。
(27)因:依靠。敝:損害。
(28)
(29)知:通「智」,明智。
(30)以亂易整,不武: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是不勇武的。
(31)吾其還也:我們還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
前一篇:《蕪城賦》鈔記
后一篇:《子產不毀鄉校》鈔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