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集序》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連日鈔錄《文心雕龍》,其駢體文字雖頗可令我等老朽咀嚼,很是過癮。然於一般讀者,此等文章著實較難,且今日周末,以故選鈔兩則小品。一者乃王景玄《敘畫》,所敘畫作之源於生活,而高出視聽,境界悠遠,信可一讀矣。二者乃昭明太子《陶淵明集序》之節錄,曩吾著《陶淵明評傳》,便佩服昭明獨具慧眼,將不為時人重視的陶作結集,委實功不唐捐。當時有鐘嶸編纂《詩品》,竟將陶詩列入三品,誠爲鼠目寸光,不見赫日焉。到了宋代歐陽修,他認為“兩晉無文章,惟《歸去來兮》(即《歸去來兮辭》)而已”,而後蘇軾對於陶集推崇備至,陶詩地位於爰確定。近人朱光潛先生甚至認為可與陶詩比擬的,“前只有屈原,後只有杜甫”。蕭統在序文中謂“有能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豈止仁義可蹈,爵祿可辭!”昭明太子認為陶子“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章,獨超群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者乎!”
昭明太子蕭統者,誠賞會高絕者,以故能從百餘年前的文獻中耙梳,終於披沙揀金,尋得陶集瑰寶。若非具足鑑賞高致,焉能力排眾議,堪破紕漏,尋獲寶藏也哉?惜乎天縱英才之同時,亦奪其夀量,蕭統而立乃逝,誠可痛哉!何乃父高夀八十有餘,而其子纔達而立,蓋天道足其才力之時亦將損其年壽也。(按:蕭統(501年~531年)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梁武帝蕭衍長子、太子,是中國文學史上有重大貢獻的文章選家,其功績有二:一是主持編纂我國第一部文章總集《文選》,以選家獨到的眼光,保存了我國許多優秀文化遺產;二是在陶淵明謝世百年之后,收錄了陶淵明幾乎亡佚的詩文,編輯成我國第一部文人專集《陶淵明集》,並為之作序。至此,陶淵明作品才植立于民族文學之林,陶淵明才“不假良史之詞,不托飛馳之勢,而名聲自傳于后”,成為我國一位偉大的文人之一。)

前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鈔記
后一篇:芙蓉禪師法語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