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趙威后問齊使》鈔記

(2023-10-08 10:16:39)
标签:

书法

文化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約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卒,太子丹立,號孝成王。在孝成王初立之際,趙國暫由趙威后執政,以故齊國派遣使者前往弔問趙威后。這則史實雖録在齊策第四之中,然實質上乃趙史,透過這部分史料,我們可以發現趙威后是一位勤政愛民且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賢后。
當齊國使者抵達趙國見到威后之後,威后連國書也沒有打開,便直接發了三問:“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對於這樣的存問,在朝堂使節交往之中也實不多見,以故讓齊使悶圈了。齊使很不高興地請教威后:我奉命弔問趙國,可與您見面之後您不問候齊王,反而先問候年成與民眾,這難道不是將輕賤者優先而將尊貴者置後嗎?趙威后便為之解釋道:不是這樣的呀!如果沒有年成,何來的民眾呢?如果沒有民眾,又何來國君呀?難道有捨其根本而先問枝末者嗎?威后的這一回答自然會讓齊使無語,誠然也體現趙威后的民本思想。記得《孟子·盡心下》曾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說,這種思想正好與威后的想法一致。
當見面的問候疑竇詮釋之後,趙威后接著又存問了二士一女,最後才問起於陵仲子,進一步體現了其治國思想。威后先問鍾離子是否無恙,然後評論此人曰:“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像這樣賢良的人士,他分明是在幫助齊王養蓄民眾呀!齊國為什麼至今沒有啓用他為國效力呢?接著又問葉陽子無恙乎,且評論其人曰:“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像這樣的賢士,他是在幫助齊王生養安定民眾呀!為什麼齊國至今沒有重用他為國出力呢?再接著又問了北宮之女嬰兒子是否無恙,且評論她曰:“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像這樣寧可耽擱自家終身大事也要奉養父母的人,她是純然出於孝道呀!為什麼齊國至今沒有給她賜封且朝見她呢?以上三人屬於正面人物,威后認為應當對這類人物作出旌表,從而為國樹立榜樣。而像以上三人還沒有得到齊國的重視與重用,齊國又將憑什麼統治齊地,使萬民擁護國君呢?
最後趙威后問起了於陵子仲,對於陵子仲的評論是“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這個於陵子仲在《孟子·滕文公下》也曾出現過,其大致內容如下:“ 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孟子曰:‘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抑亦盜跖之所築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孟子認為像子仲這樣的人,“恐怕只有把自己變成蚯蚓後才能符合他的廉潔作風吧?”惟其如此,威后認為他是在帶領民眾走向墮落的無用者,為什麼至今不見齊國把他殺了呢?
旌表賢良子民,殺掉害群之馬,乃是威后的立國之道,亦是有為國君的處國之道。透過趙威后存問齊使這段史料,我們不但瞭解到趙威后的為人,也得以瞭解古代賢君的治國標凖。

附原文
趙威後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趙威后問齊使》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