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巫》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本文是方孝孺早年游歷吳越時,根據客人的談話而寫成的一篇類似寓言的短文。全文僅三百來字,卻生動地敘述了一個自稱能驅鬼治病的越巫裝神弄鬼,騙人錢財之種種,而他自己卻被頑劣少年以惡作劇嚇死的故事。文章旨在諷刺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風氣,迷信盛行,時尚“好誕”、“好夸”,老百姓因為“淺見”而被奇幻怪異之說所愚弄的現狀。
全文分為兩層,第一曾記敘越巫詭稱善驅鬼以騙取世人資財之事;第二層記敘鄉間惡少以惡作劇嚇死越巫之經過,揭示了越巫裝神弄鬼的本質。在第一部分,作者以簡潔的筆法描述了越巫驅鬼的大體作略,即設壇場,然後吹著牛角抖動着鈴鐺,跳躍呼叫旋轉舞動,作出禳鬼的模樣。其實他們並無什麽奇特本領,不過是裝模作樣以糊弄民眾,從而騙取酒食資財而已。他們若遇上作法驅鬼不驗,患者依舊故去,則推託其他原因,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民眾也信以為然,並未堪破他們裝神弄鬼的實質,以故越巫常在世人面前誇耀說:“我們很會驅鬼,鬼物不敢與我們對抗。”
人們情知世間並無鬼,但若是有人裝鬼,說不定真還嚇死人。其鄉間有幾個頑劣少年聽聞越巫如此矜詡,心裏很是不平,於是想出辦法來戲弄越巫。幾個頑劣少年分別在相隔一里左右的樹上躲着,手裏抓著沙子小石,等候越巫打樹下經過,便扔出砂石將之打擊。而越巫的驅鬼只是詐稱,他們自己也沒有真見過鬼,此時便認為真遇上鬼了,於是取出牛角來盤旋地吹著,並一邊吹一邊跑路。此刻越巫自己嚇得不輕,只感到頭沉沉地下垂,腳踩在地上也軟綿綿的,不知下一步將如何踩踏。待到其神情稍定,繼續前行之際,樹上的砂石又如先前一般向他們撃來,他們只好又取出牛角來盤旋地吹著。由於之前的驚魂未定,此時拿著牛角竟吹不出聲來了,只得膽戰心驚地急切前行。可沒過多遠,那樹上拋來的砂石又如舊,此刻越巫著實嚇得魂不附體了,他們手足顫栗,不能再吹牛角,乃至連牛角也掉地上了。他們接著抖動鈴鐺,可手就不聽使喚,鈴鐺也掉落地上了,他們只得大叫前行。在一路歸途,他們聽到鞋子著地聲、風吹樹葉聲以及山谷的聲響,均以為是鬼在作祟,由是悲哀地號哭着求救於人。於夜半之際到家,大聲哭著叫門,其妻詢問是何緣故,可他竟然舌結而口不能言,只是指着床說快扶我上床。且說道:“遇上鬼了,今夜會死去。”等到他們躺倒床上,一會便膽裂而死,通身膚色如同藍靛,可這越巫至死也不知道並非是鬼在嚇他。
俗話說:“人嚇人,嚇死人。”這話一點不錯。號稱善驅鬼的越巫卻被裝神弄鬼的惡少嚇死,即是其證。說誠實言,民間的祝由術有時或許能湊效,巫婆師公作法有時也能誤打誤撞地解決某些問題。至於醫病如神如扁鵲、華佗輩,在他們手下也難救必死之人,因而人之生死大多有定數,並非巫醫能續命也。只是在通常情況下,不要輕信祝由與巫婆師公,而應首選扁鵲華佗,方不誤患者。至如患者能否可以去病全生,則各有定數,萬不可計較認真,但隨緣而已。
附原文
越巫,自詭善驅鬼物。人病,立壇場,鳴角振鈴,跳擲叫呼,
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饌酒食,持其貲去。死則諉以它故,
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惡少年慍其誕,其夜歸(11),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
所,候巫過,下砂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 駭,首岑岑加重(12),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砂亂下如初,又
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慄氣懾(13),不能角;角
墜,振其鈴,既而鈴墜,唯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 為鬼,號求救於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
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寢,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 藍。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巫:越地的巫。巫,以降神驅鬼為職業賺錢的人。詭:詐稱。
壇場:筑土而高為壇,除地為場。指巫做法事的地方。鳴角:吹海螺。胡旋
舞:一種旋轉的舞。這里是描寫越巫狂亂跳躍,故作驅鬼的姿態。禳(ráng): 祈求免除災禍。饌
(zhuàn):吃喝。貲(z):同“資”,錢財。諉以它故:拿 其它原因來推脫。諉,推脫。慍:憤恨。
誕:荒誕。(11)(jiàn):窺伺,偷看。(12)
岑岑:麻木脹悶。(13)手慄氣懾:手在顫抖,氣也不敢出。慄,顫抖恐懼的樣子。攝, 恐懼不敢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