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辯》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柳子厚乃博學穎悟者,因於讀《論語》中悟到其編纂者,實乃灼見也。按照子厚的的結論,《論語》的作者有兩種可能,一是正子春、子思之徒所纂輯;二是由孔子弟子雜記其言,最後由曾子之徒成書。今人大率認為《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孔子及其門下言行而成的語錄文集,蓋亦是綜合柳子之見也。
子厚極穎悟,他憑藉《論語》中對孔子門下稱“子”者獨曾子與有子,然後採用排他法,確認爲曾子門下之所輯錄。孔子死後,孔門弟子因有子之相貌似夫子,曾被孔門弟子師事過一段,後來因無法回答弟子們的提問被叱退。這在太史公的《仲尼弟子列傳》中便有記載:“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然在《禮記·檀弓》中,也載有曾子與有子討論喪儀一事,當時子游也曾感歎:“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但在《檀弓》中,並無孔門弟子師事有子之記載,太史公既記其事,想來必有所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