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關於《五柳先生傳》的創作

(2023-08-25 09:31:39)

關於《五柳先生傳》的創作

在淵明的初次出仕期間,還有一篇在繫年方面存在分歧的作品,那就是《五柳先生傳》一文。《五柳先生傳》是一篇很難得的奇文,《晉書》、《宋書》、《南史》及蕭統的《陶淵明傳》,均謂淵明「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況」,除了蕭統的傳記以外,各本還引用了原文,並曰:「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1] ,然後纔說淵明「親老家貧,起爲州祭酒」 [2] 。因此,有的學者認爲《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出仕前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學者提出了異議。林雲銘在評註《古文析義》中認爲:《五柳先生傳》中的無懷氏、葛天氏是「暗喻不仕宋意」,應當屬於淵明後期的作品,其創作時間在晉宋易代之際。吳調候、吳楚才的《古文觀止》卷七也認爲:「淵明以彭澤令辭歸,後劉裕移晉祚,恥不復仕,號五柳先生,此傳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 [3] 他們的這兩種見解無疑都有一定的道理。

若實案之,《五柳先生傳》也確實是作於晉宋易代之際。比方文中「不慕榮利」一語,似乎應當是淵明自彭澤徹底歸隱時的自況;又「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等語,似乎亦是淵明後期生活的真實寫照。《晉書》等文獻載王弘欲結識淵明,「弘每令人候之,密知當往廬山,乃遣其故人龐通之等齎酒,先於半道要之,潛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進。弘乃出相見,遂歡飲窮日。」 [4] 又「其親朋好友,或載酒餚而往,潛亦無所辭焉。」 [5] 顏延之在做劉柳後軍功曹時,與淵明之間情甚篤厚,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6] 。以上情況,都應當是發生在淵明彭澤辭歸之後,因此,這篇《五柳先生傳》很可能是作於宋替晉祚之時。又及:柳樹是南方湖泊與河流邊常見的樹木,但在北方也不乏此樹,《三輔皇圖》卷六說:「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古人的「灞橋折柳」,以「柳」與「留」諧音,名送實留也,淵明在這裏以「五柳」自稱,殆亦有保留晉祚之意。在陶集中《擬古》詩第九亦曰:「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採;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7] ,那種國是日非、山河變遷的現實給這位東晉世家子弟所帶來的痛苦,自然是深重的,因而將《五柳先生傳》斷爲淵明後期的作品,似乎更近情理。

        摘自蔡日新《陶淵明評傳》,2000年知書房出版社版



[1] 參見《晉書》卷九十四2460頁~2461頁,中華書局1974年版。

[2] 參見《晉書》卷九十四2461頁,中華書局1974年版。

[3] 參見《古文觀止》292頁,中華書局1959年版。

[4] 參見《晉書》卷九十四2462頁,中華書局1974年版。

[5] 參見《晉書》卷九十四2462頁,中華書局1974年版。

[6] 參見蕭統《陶淵明傳》,《陶淵明集》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7] 參見《陶淵明集》7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關於《五柳先生傳》的創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