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性作品,全文用筆簡潔,然扼要地概述了淵明的生活環境與人生志趣,可謂大寫意式的妙筆也。對於《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代,有作於陶淵明少年時期和作於陶淵明晚年兩種說法。其中王瑤根據蕭統的《陶淵明傳》的敘述認為,《五柳先生傳》作於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淵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寫下的《五柳先生傳》中,表示了自己的從文志愿。”如果說是陶淵明少年時所作的話,那么這便不是自傳了,有可能是陶淵明在年少時對生活的構想,表明志向,規劃未來。再看其《自祭文》中“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絺绤冬陳”之描寫,正好與本人中“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等語相應。如此情境不似為自己規劃未來,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此文創作於陶淵明晚年時期。清人吳楚才等認為:“淵明以彭澤令辭歸,後劉裕移晉祚,恥不復仕,號五柳先生。此傳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瀟灑澹逸,一片神行之文。”(《古文觀止》卷七)清代學者林云銘指出本文的贊語中有“無懷氏”“葛天氏”等語,
表達了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情懷和不為官的態度,可以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後所作。根據本傳的文字來看,這應當屬自傳性作品,也應該是其晚年之作,殆作於劉宋初期,以表淵明與仕宦決裂之志。若與《自祭文》相比,當在之前,但絕不會晚於晉宋革代之前。二十四年前,筆者著《陶淵明評傳》,對此做過粗淺的考證,認為本文作於劉宋永初元年(420年)。
在基本論定此文的創作年代之後,我們對於陶淵明為人的通透之處,良有所感焉。作為一代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不慕榮利,以保持自性清瑩不緇,誠爲難能可貴矣。更兼他能堪破人士,看透人心,以故自作傳記,自撰祭文,不假人手,以保持死後行狀不為人所扭曲。夫人世之間,諸多事物虛假至極,尤以葬禮為最。諸多人在亡者生前道得人一文不名,然於人死後卻又敷衍出諸多溢美之辭,何其虛偽也哉!與其行狀任人去塑造,還不如自己完成,不假人手來得真實,這便是陶淵明自寫傳記與祭文之緣由。一生追求率真,力爭不違己志的陶淵明,非但不適應於官場,同時也不適應於世俗社會,故爾他高標獨立,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而今我們摩挲陶子此作,赫然見出其高潔人品,亦景仰其磊落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