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僧浩初序》鈔記

(2023-06-13 11:14:33)
标签:

书法

文化


柳子厚之《送僧浩初序》,道出了韓柳在對待佛教的意見之分歧,亦可見出子厚乃真懂佛教,而昌黎辟佛徒以夷夏之防也。浩初者,乃長沙龍安寺如海禪師之門徒,《釋氏通鑒》卷十載“海(如海禪師)有弟子浩初,與子厚善,子厚有序送初”。據《柳河東集》之詮釋,此文作於永州,“盖元和六年(811年)云”,此言當可信。至於浩初之傳記,《補續高僧傳》卷二十五中略有所載,然語焉不詳。
這篇贈序開宗明志,發軔即言“儒者韓退之與予善,嘗病予嗜浮屠言,訾予與浮屠遊”。近來,因後生李礎從東都到永州來,以故韓愈托書李礎給子厚,並提出了“見《送元生序》,不斥浮屠”之異議。《送元生序》即《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文中有“太史公沒,其後有釋氏,固學者之所怪駭舛逆其尤者也”云云。其實,子厚沒有辟佛的原因在本文中也講得很明白,即“浮屠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易》《論語》合,誠樂之,其於性情奭然,不與孔子異道”。足見,子厚沒有辟佛,是他真正瞭解佛教的教義,因而對於真理採取吸收的態度。而韓昌黎則不然,他以“夷夏之大防”故,便不加分析,大膽且簡單地主張“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作為一個學者,韓愈如此做法,委實不可取,也顯得過於幼稚與草率了一些。
子厚接著對韓愈的辟佛做了鞭辟入裏的分析,子厚認為昌黎的“好儒”,並未超出漢人揚雄的程度,而揚雄對於“莊、墨、申、韓皆有取焉”,揚雄的治學方法是可取的。而在韓愈這裏,竟然把浮圖(佛教)看得比“莊、墨、申、韓之怪僻險賊”還不如,其根本原因只在於佛教是西域傳來的罷了。如此簡單地以“夷夏之防”而排斥佛教,只會導致將惡來、盜跖當作朋友而看輕季札、由餘的後果。子厚也直言不諱地說明了自己吸收佛學的原因是“與《易》《論語》合”,因而“雖聖人復生,不可得而斥也”。另一方面,韓愈批判佛教也是純然站在倫理與社會的角度出發,認為佛教徒“髡而緇,無夫婦父子,不為耕農蠶桑而活乎人”。這是簡單地從外表出發,而並未看到佛教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與處事智慧,他並不知道在石塊中還韞藏着美玉。況且,凡是發心學佛者,往往以“不愛官,不爭能,樂山水而嗜閑安者為多”,這與世間奔趨“印組為務”以相互傾軋的現象相比,何其高潔也哉!兩相對比,當今之世,如果捨棄了浮屠之學,人們又將何去何從呢?
在闡明了韓柳對待佛教的分歧之後,子厚便介紹了僧人浩初的概況。“今浩初閑其性,安其情,讀其書,通《易》《論語》,唯山水之樂,有文而文之”一語,已將浩初其人作出了交代。更為可貴者乃浩初“父子咸為其道,以養而居,泊焉而無求”,這便遠遠超出莊、墨、申、韓之言,更勝過那些貪圖官階祿位者。因李礎也與浩初也友善,以故將此贈序託付之,且將這些話告知韓退之,他又將如何看待呢?
《送僧浩初序》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