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彌勒上生幀記》鈔記

标签:
书法文化 |
本文作於時開成五年(840年),它既是白居易所作的一篇畫記,同時也是一篇出色的發願之文。其緣起蓋以香山居士晚年罹患痛風之症,緣請畫師按佛典《彌勒上生經》之義,作《彌勒上生圖》一幀以供養,並發願俾一切惡趣眾生離苦得樂。如此推己及人,非但合符儒家的仁愛思想,更是符合佛教大乘的法義。
至於彌勒的畫像,那肯定是非常恭敬且莊嚴的,但看“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養之”便知端的。至於香山居士本人,自是虔誠的佛教徒,“歸三寶、持十齋、受八戒者有年歲矣”即是明證。所謂“十齋”,便是每月持齋十天(即於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受持齋戒),也包括了素食與齋戒禮敬諸事,若不虔誠奉佛很難做到。所謂“八戒”(又名八齋戒、八關齋戒、八支齋),其內容大致如下:一、不殺生,不殺有生命的動物;二、不與取,不取他不與之物;三、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四、不虛誑語,不說不符事實的話;五、不飲酒,不飲一切的酒類;六、不塗飾鬘舞歌觀聽,不身塗香飾花鬘及觀舞蹈聽歌曲;七、不眠坐高廣嚴麗床上,不坐臥於高廣嚴麗的床上,八、不非時食,不食非時之食,亦即過午不食。可見,十齋八戒雖不是標凖的叢林生活,卻也算是嚴格的在家修行了,不難見出白居易奉佛的精誠。
但凡大乘佛教徒,非但力圖自了,還須發弘誓大願,祝願一切有情共同離苦得樂。以故白居易的願文中有“願當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流,終成無上道”的誓詞。更兼他在彌勒佛前深切發願,“重此證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其間“不忘初心”,非但是佛教徒的虔敬之語,也爲後世所廣用,乃至世間言語亦有用之。所謂“初心”,乃初發心求菩提道而未有深行者,佛門修行從初心到十地圓滿,自是一個漫長的歷程,也是成佛的不二之道。
讀罷此記,我們不難發現白居易奉佛之誠,亦不難見出其因地之正,用功之切也。即便吾人修學懈怠之際,若能瀏覽此文,亦可增進資糧,成就無上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