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夔論真書鈔記

(2021-10-27 10:24:00)
标签:

书法

   
姜夔論真書鈔記
大凡文化藝術之發展,總有放縱與整合之交替,從而俾放縱不至於脫韁,而整合亦不至於死板。即如漢代文化,經孝武“獨崇儒術”之後,董仲舒的那套讖緯之術一直延亙兩漢文壇,了無生氣。迨魏晉之時,文人思變,由是不再受儒術所控制,甚至如嵇中散還公然提出“非湯武而薄周禮”。受此風氣熏染,魏晉文壇為之一變,玄學應運而生,直抒胸臆德文學亦於爰生焉,而作為書法則鍾元常、王逸少之輩出焉。延及六朝,此風不改,以故六朝文風流於浮艷,由是促成有唐之整合。唐人書法,多受科舉楷體之影響,如顔魯公之字體,橫輕豎重,轉角處筆有裝飾,此種風格逐漸演變到宋代刻板中宋體字。由於整合到了一定程度,且唐人真書歐、虞、顔、柳,皆有登峰造極之造詣,因而促使宋人書法迴歸到放縱之中。
然無論整合抑或放縱,終歸須循藝術軌跡,方可不失書法本原。在這裏,白石老人的“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誠切中肯綮。以故鈔錄此段文字,庶可供達者參考。“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干祿字書》,是其證也。矧(況)歐、虞、顏、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當”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或者專喜方正,極意歐、顏;或者惟務勻圓,專師虞、永,或謂體須稍扁則自然平正,此又有徐會稽之病。或云:欲其蕭散,則自不塵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風,豈足以盡書法之美哉!”
姜夔論真書鈔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