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釋言》鈔記

标签:
书法 |
韓愈《釋言》鈔記
録罷昌黎《釋言》一文,良有感觸焉。夫不好讀書,有無生業者,必然徒騁三才不爛之舌,以進讒言構陷君子,從而博得殘羹冷炙以活口。老夫未退時,常遭此構陷,屢屢受排擠受打擊,時至今日其景狀猶在目焉。此等人之進讒言,大體有三種格式:其一全然不顧事實,憑空捏造妄言誣陷君子;其二,將君子所語添油加醋,相主子於某君有怨望時吐出,爲殺人之最終利器;其三,雖學語君子,然添加不實語境,俾原話意思大舛,自然達到構陷之目的。主事者若胸襟闊大,具足智慧,自然不會爲小人所利用,則其讒言構陷傷害不大。然此等人既無謀生本領,有無道德修養,唯有憑此兩舌本事過活,他們也會“兢兢業業”,一次構陷不成便再次,再次還不行便三次四次乃至N次,主子總有耳根軟的一日,那便湊效了。孔子曰:“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因為讒佞小人本不具備任何本領,但黠慧具足,因此便派上了讒佞用場。像這樣的人,即便如孔子這樣的大教育家,也歎惋無能將之改造,何況後世焉?
世不乏讒佞小人,也無法令此輩絕種,唯有主事者爲真君子,則不會輕信讒言,不至於使君子遭構陷。昌黎遇到讒佞並不辯解,乃是因他遇到了真君子,以故“既而讒言果不行”。但絕大多數主事者,總會或多或少聽信部分讒言的,不會如韓昌黎這般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