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07月23日

(2021-07-23 11:04:44)
标签:

书法


文心雕龍·明詩鈔記
本篇對於詩歌做了系統的梳理,既攷究了詩歌的源起,同時也論證了詩歌的流變,我們完全可以將之作為梁代以前史詩來讀。
作者一開篇就對詩歌給出了義界,所謂“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乃是引證,而“持人情性”則是切中肯綮之詞。然後,作者對詩歌的起源作出了初步探索。從葛天氏的《玄鳥歌》到黃帝的《雲門舞》,再到帝堯的《大唐歌》與帝舜的《南風詩》,可以視為詩歌源起。而後大禹治水成功便“九序惟歌”,而夏太康帝道德敗壞則有《五子之歌》問世。而後延及商周,《雅》、《頌》等體裁便圓備,而詩歌的四始與六義也趨於完善。
爾后的楚國屈子製《騷》,秦皇造求仙詩,則詩歌之風再變矣。到了漢初,韋孟的四言詩具有匡諫之義,尚在繼承周代詩歌傳統。至漢武帝之世,柏梁體應運而生,當時的嚴忌、司馬相如等人雖活躍詩壇,,但他們寫詩卻沒有一定的程式。至漢成帝品銓詩歌,輯錄詩歌三百多首,那一時朝野之作也算是相當齊全豐富的了。然在詩人遺作之中找不出五言詩,因而李陵的《與蘇武詩》和班婕妤的《怨詩》,就不免為后人所懷疑。作者接著對五言詩的產生作出了一番探索,他認為《召南·行露》就開始有半章五言了,到《孟子·離婁》所載的《滄浪歌》,則全是五言的了。若探索更遠的歷史,則春秋時晉國優施所唱的《暇豫歌》,較近的如漢成帝時的《邪徑謠》,都是五言詩。還有《古詩十九首》,寫的很漂亮,但作者不易確定,有人說一部分是枚乘作的,而《冉冉孤生竹》一首,又說是傅毅所作。而就這些詩的辭采的特色來推測,很可能是兩漢的作品。另有張衡的《怨篇》與《仙詩緩歌》等佐證,則五言詩產生於兩漢應該是可以採信的了。
再發展到建安時期,五言詩大興於世,其間曹丕、曹植、王粲、徐干、應玚、劉楨等人,相與馳競詩壇。他們在詩歌中敘述恩寵榮耀的遭遇,描繪著宴集暢飲的盛況;激昂慷慨地抒發他們的志氣,光明磊落地施展他們的才情。他們到作品在述懷敘事上,絕不追求細密的技巧;在遣辭寫景上,只以清楚明白為貴。到了正始時期,道家玄風興起,其間何晏之徒,其詩作意蘊大多淺薄,只有嵇康之作方意味清峻,阮籍的詩意尚能深遠,還有應璩的《百一詩》尚存建安時的遺風。
到了晉代,詩風趨於浮淺綺麗。張載、張協、張亢、潘岳、潘尼、左思、陸機、陸云等,在詩壇上並駕齊驅,其文采超越正始,然內容的感染力卻遠遜建安時期。到了東晉時期,詩歌創作淹沒於玄風之中,推崇那種忘卻世情的空談。自袁宏、孫綽以后的詩人,雖然作品各有不同的文采雕飾,但內容上則純然傾向於玄談,因而郭璞的《游仙詩》也算是當時的佳作了。南朝宋初的詩歌,對於前代的詩風有所繼承,也有所改革,老莊思想在詩歌中漸漸減少,描繪山水的作品日益興盛。當時的詩人努力在全篇的對偶中顯示文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競逞才華,在寫景狀物上力求逼真,這種綺靡詩風一度盛行。
總觀歷代的詩歌,其發展變化的脈絡是十分清晰的,譬如四言詩的正規體制,主要是雅正而潤澤;五言詩的常見格調,則以清新華麗為主。對於這些不同特點的掌握,那就隨作者的才華而定:如張衡之作得四言詩之雅正,嵇康詩具有潤澤風貌,張華學到了五言詩清新的一面,張協發揮了華麗時風,各種特點都兼備者乃曹植和王粲,只偏長於一隅者乃左思與劉楨。除了上述四言、五言詩外,還有三言、六言、雜言詩,它們都起源於《詩經》。至於“離合詩”的產生,是從漢代的圖讖文字開始的;“回文詩”的興起,則是宋代賀道慶開的頭;而幾人合寫的“聯句詩”,那是繼承《柏梁詩》來的。
  這樣洋洋灑灑一論述,自上古至梁代以來的詩歌發展脈絡便十分清晰,其間得失短長也了了分明,這對於後世詩歌的寫作與鑑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21年07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1年07月22日
后一篇:2021年07月2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