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很多风俗会一代代传下来,比如我们这里的大年初一的“拜年“方式。
在老家年初一从早晨到中午12点钟之前就是“拜年“的时间,又一次全民总动员。只要是已婚的男女都会不约而同的加入到这个庞大的队伍里,家里的男孩子一到了十三岁的年龄也会参与,只有未婚的女子是不用向任何人拜年的,相互拜年的对像就是没有出五服的同家、还有关系不错的人家都会让自己的儿子、媳妇去对方家磕个头、拜个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被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惊醒,习惯性拿起水杯喝了大半杯水,换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赖在床上看博客,我知道一会儿家里就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拜年,只要我一起床,妈妈肯定会让我给他们端茶倒水的应酬,我是懒得应酬这些,还是窝在暖暖的被窝里舒适一些。
伸懒腰的同时,我惊喜的发现,我的窗帘没有拉好,刚好在门的位置留了一丝空隙,我住在家里东面的房间,家里的正房是北面,我房间里的门的构造是三分之二的玻璃,因此我躺在床上就能从门上的玻璃望向外面,对每一个来拜年的人都一展无疑,我的房间是众人的必经之路。
在村里拜年时,是要跪下磕头的,随着一代代流传下来,有的人会耍滑的只说不下跪,有的人无论自己多大年龄都会实实在在的跪下磕一个头,再起身进屋,在屋里聊会就会匆匆告辞,奔赴下一家。
父母的岁数和辈份无需向任何人拜年,他们会早早的吃完饭,摆上瓜子、花生、糖果、香烟等待前来拜年的人,当然更会备上一些红包,以防拜年的人带着小孩子。
父母在村里的人缘很好,一辈子都与人为善,见不得任何人有难处,并且不怕吃亏。妈妈又能说会道,被村里人称为:那一对通情达理的老人,行事方式通常让人说不出半个不字来,人人称赞。因此家里拜年的人数也是相当不少。
在我看博客的时间,冷不定响起了一声呼唤:爷爷、奶奶给你们拜年来了,我看了一下时间,此刻是七点钟。父母匆忙迎出来,此人已经跪在了地上,父母想制止也来不及了,因为出了屋门到院子里还有十来个台阶。
父母说:你这孩子也太实在了,穿着新衣服直接就跪到地下了,你看看膝盖上都脏了,快进屋我给你拿毛巾擦擦,以后都这么客气了,都是新年代了,磕什么头,过来歇会就好。
此人憨笑着说:俺父母说了,到了爷爷奶奶家,一定要跪下磕个头,一年了过来看看你们,也就磕这一个头,不能像有些孩子似的没有教养,不懂事。
随后父母把他迎到屋里。
听此人这么说,我忍不住乐了,昨天下午我用水笼头把院子里彻底的冲洗了一遍,院子里的砖到此刻都是湿漉漉的,并夹杂着一些泥土,毕竟冲洗不成一尘不染的境界。他说的做的也够实在的!
在村里一些识大体的家长总会一遍遍叮嘱自己的儿子儿媳孙辈人:去别人家拜年时一定要跪下来给人家磕个头,既然是拜年就要有拜年的样子,这是一种礼貌、礼数,不能免去。不能学那些没家教的孩子们,到谁家都不肯磕头,只会练嘴皮。如此叮嘱孩子们的家长肯定都是一些人缘好的家长,形事方式不招人烦的人。
随着拜年人的离去,我听到父母商议,把家里的凉席铺在院子里吧!省得有些人拜年直接跪在脏兮兮的地下,按理说:每家的院子里都应该铺上一块干净的东西,给磕头的人用。父母之因为不准备是不想让众人下跪了,过年歇会就好。
也有油嘴滑舌的人一进门就和父母逗乐子玩,爷爷奶奶我给你们拜年来了,爷爷奶奶我给你们磕头来了,快点出来扶我起来呀!此类人肯定是光打雷不下雨,坚守男儿膝下有黄金的人。
妈妈出来戏说:我一听就是你这个兔崽子,我就是不出来看你,听到你的声音就烦。哈哈。
此人大乐说:我就在你家多歇会,让你们烦个透!
拜年的人一直都没断过,每一个都穿得喜气洋洋,男人们西装、休闲装,皮鞋的亮度和他们结婚的那一天差不多吧!一些小媳妇们染烫着五颜六色的头发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暗暗进行着服装的大比拼,生怕被别人比下去了,头上的发饰更是让人眼花暸乱。有的进门就叫着父母,叫的同时就已经跪下了。有的人是:男儿膝下有黄金,绝对不跪。
我暗暗记着跪与不跪的人,再凭着印象去回忆这家人。结果是:但凡不肯跪下磕头的人,性格多有几分自私、奸滑、游手好闲的人都归为此类。
妈妈的娘家村里一个妇女来给妈妈拜年了,磕完头之后,随着妈妈进屋了,两个人聊了半个小时,临出大门时这个女人气愤地说:我没去你们邻居家给他妈拜年,我走到他家大门口了又折回来了。
妈妈笑着劝说: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拜个年就没事了。
此女人说:姑姑你是不知道他们家人有多缺德,我才打算推开他们大门,就听到那个老太太叮嘱儿子:去别人家过年别跪下磕头,转一圈就行了,谁又不是谁的谁,凭什么给他们下跪磕头呀!记住咱不下跪!
此女忍不住给妈妈抱怨:姑姑当时把我气坏了,我不去他家,即使我们是五服之内的同宗,贼窝子调教出来的孩子就是下作,整天偷鸡摸狗的,活该她家生了三个孙女、瞧瞧这品行,注定是断子绝孙的命。
妈妈急忙制止她往下说……
拜年的热闹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十一点钟我终于起床了,要准备午饭。
走出房门以后忍不住大呼:妈妈你怎么把用着的凉席铺在了院子里了,背面全脏了,你为什么不找没用的东西铺上,说着我利索的把凉席卷好,放在了暖气旁边。
随后我站在院子里穿着棉袄和拖鞋梳头发,不想头发落的满地都是,只能每天都如此梳头。这个时候有几个和我同龄的年轻人走进年高喊:爷爷、奶奶给你们拜年了,因我在院子中间站着,他们进门走了几步就齐刷刷的跪下磕头。
妈妈出来责问:在那里傻站着也不阻止他们几个跪下。瞧瞧他们的裤子。
我打趣道:跪吧!跪吧!我才不阻止他们呢,人家孩子懂事才磕头的。
这几个人嘴也乖巧:我姑姑说的对,一年了也没时间来,过年了过来给你们磕个头,我们今天怎么着也得磕几十个头吧!
我盯着他们磕头的那块地方,忍不住暗笑,那块地方是鞭炮泥水的混合地,老家的风俗是: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放的鞭炮屑不可以扫,初一下午才可以扫。真难为他们跪得下去!
他们进屋歇了一会说:我们还没有拜完年呢!
我说:这都中午了,是不是偷懒出来晚了。
他们说:早上七点就出来了,不光光在本村拜年,得跑好几个村子,来往比较近的同学朋友的家里都得去,给他们的父母拜年。
他们走后又来了两拨人,直到12点钟之前才安静了下来,初一整整一上午多少人得奔波在拜年的路上。
整个上午我躲在窗帘后面,观察着形形色色的人群,那些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特别是生活的不错的人多数都会进门就实实在在跪下磕头,越是在外面混得不得志的人多数越是不下跪,坚守着男儿膝下有黄金的规则。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村里是看重这些习俗的,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一例外的尊守着这些习俗,如果你想做了习俗之外的人,即使你衣锦还乡也会被人唾弃,就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特别是男孩子!拜年更是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家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