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脚步声终于离去了,从年前的腊月初十以后,到昨天家里招待完最后一拨客人,我终于解放了。这时俺想到杨白劳的那句话:年关难过呀!天天在厨房里折腾亦是煎熬!
今天是正月十六,是老家的“烤火节“,过完今年也就标志着年已经过完了。
今天的中午饭各家各户都会不约而同的吃饺子,想想也真是有趣,从年初一的早晨吃饺子开始,到正月十六吃饺子的结束,“饺子”在过年的餐桌是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这种地位被一代代人巩固。
昨天晚上在网上像个孤魂野鬼似的逛到零晨四点才入睡,今天八点多钟醒来,赖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想起床,赖了一个小时后,妈妈一遍遍在窗户下面深情的呼唤我:还不起来吗?该准备饺子馅了?
这一刻和这几天的经历告诉我“臣妾不想下厨“只是一种累似白日梦般的理想,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匆匆起床为包饺子做准备,不到中午十一点钟饺子包完。妈妈说:今天是过年的最后一天,你再烧几道菜吧?我们一家人吃一吃。
我有气无力的说:昨天的剩菜你吃完了吗?中午只吃饺子,不然又得剩饺子,剩菜!晚上我再烧几道菜吃一吃。
下午迷了一会,醒来后全身舒畅,想到昨天下午的此刻我正在厨房里收拾清理那一片浪籍,这一刻真是岁月静好。
晚上的“烧香”和“烤火”才是真正的全村总动员。最后一道夕阳慢慢沉下去的时候,每一个家庭里的主妇都会早早的吃完晚饭,收拾好厨房里面的狼藉,静静的等待着黑夜的到来,直到天黑的看不到一丝光亮,主妇们争先恐后的抱着一捆香出门,口袋里相应装着点然香的打火机和蜡烛。
此行动俗称“送病“,就是保平安的香。点燃香火的地方是一条小土路,有点类似荒郊野外的感觉。去“送病“的主妇一路上不可以开口说话,回来的时候也不可以说话,点燃香烛后插好,再磕三个头叨念一番即可,起身往回走的时候不可以回头。
最重要的是你点然的香烛不可以放在别人的后面,只能往前放,在一个有着上万人的村子里,往往走出三五里路才找到一处放香的位置。小土路的两边都可以点燃,往那里送香的时候一路上看到燃烧的香烛并没有特别大的感觉,有一次我替妈妈做这件事情。点燃香以后往回走的时候好奇心驱使我走了一半的路以后回头观望,那一刻燃烧的香烛像鬼火似的,忽暗忽明甚是恐怖,周围没有一丝声音,更显示了荒郊野外的凄凉。正月十六的晚上,这条“送病“路会延续几里地……,即使国人不尊守规则成为一种习惯,可是事关全家人的健康问题,谁也不敢马虎、偷机取巧,即使大晚上走的再远,也要把香烛点燃在别人的前面,虽然这样的做法是迷信的思想,一代代人传承下来就成了一群农民心中的信仰。
这个时候村口上总会聚着一群人来疯的中年妇女,这些中年妇女的特性就是:爱说爱笑爱开玩笑,附近的人家取媳妇嫁女儿都有她们的身影,她们可以肆无忌惮的闹新娘逗女婿。
此刻她们聚集在“去病“之路上,就是为了开玩笑,结闷子。拿着香上路的主妇来回都不可以说话,她们专捡熟人下手,冷不丁的踢人家屁股一下,拍人家两下,遇到年轻点的小媳妇捏捏人家的乳房和屁股。拿着香的妇女敢怒不敢言,只能换来那一群老年们放肆的笑声。想想这也是多么无聊的事情,可是对这些一辈子都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妇女来说,逗乐子、犯贫也是她们生活里的乐趣之一吧!她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
“送病“过后,全村鞭炮齐鸣,能连续持续一个多小时,鞭炮声声迎新年,鞭炮声声送新年……
在鞭炮声的喜悦里,家家户户的门前不约而同的点燃一堆柏树枝,这些柏树枝有的人家是在大集上买回来的,价钱昂贵,因为只是今天是烤火节,再贵也得买。有的人家不惜涉险,提前几天晚上到村里的公墓地去偷,在烤火节即将到来的几天,总是有人守候在墓地里,看守着柏树枝,不然非得被村民们毁掉。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用柏树做烤火的材料,只知道柏树一点着,燃烧时会出现噼里啪啦的声音,还会散发出一股不难闻的味道。当柏树即将烧完时,就可以往火堆里增加别的可燃物,火势火堆不停的增大,谁家的门口都有燃烧起来的火堆,暗暗较量谁家的火旺代表着新的一年里谁家的运气旺!年幼的小孩子们围着火堆兴奋的尖叫,再大一点的孩子们饶着十几家的火堆你追我赶的追逐,有的老年人甚至会从家里拿出来馒头、肉类,插在签子上烤给孩子吃,老人信誓旦旦的认为小孩子吃了用柏树枝烤的食物以后可以胆子大、不生病。
可是才经历完以吃为主流的春节以后,小孩子们拼命的摇着头、缩着手以此顽强地抵抗爷爷奶奶给自己的食物,烤好的食材黑乎乎的,饮不起半丝吃的欲望,也难怪孩子们不喜。于是火堆旁边又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年人围着火堆追赶着小孩子,只希望他们能吃一点烤好的食材图个吉利,哪怕是只吃一口也好呀!
有一些十二三岁的坏小子们,会不经意的到处乱窜,不停的跑到各个人家的火堆前留恋一会。其实他们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会使坏的往燃烧着的火堆里面扔鞭炮,鞭炮扔进火堆里炸的火星四溅,人们急忙向后退,忙不迭的躲闪发出来的火星。有的烤火的人会气愤的骂他们;小杂种、小畜生之类的问候语,因为鞭炮扔多了易引起火灾。
这些少年很会费尽心思的想放设发把口袋里面的鞭炮扔得更有趣味,他们就会把鞭炮扔在火堆的外围,随着人们增加火量,火堆扩大的时候,鞭炮冷不丁的炸响,胆小的幼儿会吓得嗷嗷大哭,有的人嘴里会破口大骂那些孩子,同时问候他们母亲生殖器的词语彼此起伏。不远处那一群淘气的少年看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恶作剧得逞后拍着手齐声欢呼。
还有一些彪乎乎的少年,禁不住坏心眼大人们的激降,自认为是勇敢的男子汉,他们会从燃烧的火堆中飞跑着跨越,总有两个倒霉蛋头发、眉毛在火中遭殃,引起人群的哄然大笑。
一件件小插曲成就了烤火节的热闹,即使有着小小的不快,也不会影响人们烤火的心情。站在公路上放眼望去,一堆堆燃烧的火焰尽情的燃烧,仿佛照亮了整个天空,火堆周围的人尽情的笑着、闹着、张三李四是交流着,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每一个人都红光满面的,脸蛋被火堆烤的红朴朴的。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人们烤火的热情逐渐冷淡,就像有人无形中发出了一个口号,谁家的火堆也不再加柴,任火阎慢慢变小、再一堆堆的消失、熄灭。随着火堆的消失,夜晚的寒意逐渐袭来,人们会不约而同的从自家的水笼头下接几桶水出来,认真的浇在燃烧过的火堆上面,这样有效的避免了死灰复燃,为自己加一层安全保障。
年的气息就在这一堆火中华丽的落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