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运燮《秋》浅析[R]

(2017-05-14 11:22:19)
标签:

当代诗歌

朦胧诗

秋季

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

     《秋》是杜运燮1979年的作品。这不是一首单纯咏秋的写景诗,其中每一景物均有具体的暗示,其内在结构是立体的,包括了景的描写与暗示现实两个层面。诗人写的是个人的感受,却表达了经历文革动乱并遭受过种种磨难的人的共同体验。

    杜运燮《秋》浅析[R]

      一、诗歌原文

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单调,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

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叶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广;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呵,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

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

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醒人的香味

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手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选自《诗刊》1980年第一期)

 

   【诗歌赏析】

   《秋》是杜运燮1979年的作品。这不是一首单纯咏秋的写景诗,其中每一景物均有具体的暗示,其内在结构是立体的,包括了景的描写与暗示现实两个层面。诗人写的是个人的感受,却表达了经历文革动乱并遭受过种种磨难的人的共同体验。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是全诗的主题,上与鸽哨成熟的音调相承,下与酿成的好酒、染透的秋花秋叶相接,形成一片成熟的景象。

    《秋》的主旨本是人在“文革”后回到正常社会时的感受,歌颂自然和民族“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可却不和盘托出,而是顺应现代诗的发展趋势,使诗情物化,在写实与象征之间飞动。它提供了两个互相融合的信息源——写实与象征,像时时在写自然之秋,但1979年北京秋天的时代替景介入,使它实则在影射自然物象背后社会、现实的“成熟”之秋,充溢着浓郁的政治“情结”自然之秋的散点通视,都为象征共同的主旨“智慧、感情都成热的季节”。

    表现政治氛围中的感受是大而空泛的题目,而诗人却以走向具象又超越具象的象征艺术探索,使诗的整体乃至每个意象、细节单位都充满了形而上的内蕴,虚实相生,有种不把话说尽的合蓄。其实诗人都应学会委婉地说话。

    秋在诗中历来和悲伤相连,诗人却使它来了一个隐喻收获的现代变奏

    【作者简介】 

      杜运燮(1918-2002),笔名吴进、吴达翰,福建古田人,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诗人、爱国归侨,“九叶派”诗人之一     

      大学期间曾应召入飞虎队和中国驻印军任翻译三年多。1951年起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杜运燮的诗作《秋》 因为“朦胧”曾被诗评质疑,之后“朦胧”一词逐渐演变成诗歌史上的专用名词。杜运燮的一首诗《秋》发表之后,因有评论家说该诗朦胧得让人气闷,从此 “朦胧”成为诗坛的专用名词,后演变成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资料来源:摘编自语文网中网、lzy63的博客

诗歌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太平洋摄影博客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