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耀《凶年逸稿》赏析[R]

(2017-05-12 08:52:21)
标签:

当代诗歌

大饥荒

右派

分类: 中国当代文学

    《凶年逸稿》是诗人被打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服苦役期间而作。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在饥谨的年代”即源于此。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需要关注的有两点:一是作品对时代的评价,注意领会诗中“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 昌耀《凶年逸稿》赏析[R]

     一、诗歌原文

 

 

                 在饥馑的年代

1

我喜欢望山

席坐山脚,望山良久良久

而暮然心猿意马。

我喜欢在峻峭的崖岸滨背手徘徊复徘徊,

而蓦然被茫无头绪的印象或说不透的原由深深苦恼。

 

2

有一个时期(那已像梦一般遥远)

我坐在黄瓜藤蔓的枝影里抄录采自民间的歌词。

我时而停下笔来揣摩落在桌布的影迹

或有着石涛的墨韵笔意。

中午,太阳强烈地投射在这个城市上空

烧得屋瓦的釉质层面微微颤抖。

没有云。没有风。斗拱檐角的钟铃不再摇摆。

真实的夏季每天在此仅停留四个小时。

但在紧张施工的城市下水道堑壕却极其阴凉。

整晚我坐在自己的斗室敞开惟有的后窗

听古城墙上泥土簌簌剥落如铭文流失于金石。

夜气中沉浮着一种特殊的丁香气味。

是线装图书、露水或黎明的气味。

 

3

这是一个被称做绝少孕妇的年代。

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

一次我们隐身草原暮色将一束青草误投给了

夜游的种公牛,当我们蹲在牛胯才绝望地醒悟

已不可能得到与原所期望吮([ zuō ] 聚缩嘴唇吸取)的鲜奶汁。

我们在大草原上迷失,跑啊跑啊……

直到夜深才跑到一处陌生村落,

我们倒头便在廊阶沉沉睡去,

一晚夕只觉得门厅里笙歌弦舞不辍,

身后时而驰过送客的车马。

我们再也醒不来。

既然这里曾也问沃若我们青春的花叶,

我们早已与这土地融为一体。

我们不想苏醒。但是鸡已啼明。

新燃的腐殖土堆远在对河被垦荒者巡护,

荧荧如同万家灯火,如黎明中的城。

而我们才发觉自己是露宿在一片荒坟。

 

4

是的,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因饥馑而恍惚。

当我走出森林头枕手杖在草地睡去,

银杉弯像我年轻的脸庞,讨好地

向我证实我的山河诚然可爱。

而当在薄幕中穿越荒芜的滩头,

一只白须翁仲立在坟场泥淖,

让我重新考虑他所护卫的永恒真理,

我感觉他开裂的指爪已迫近我单薄的马甲,

然而此刻究竟是谁的口吻暖似红樱桃

轻轻吹亮了我胸中的火种。

 

5

有一天我看到了三个分娩。

我看见从山的穴道降生一条钢铁长龙。

这里原是一处僻远州县,

不久前熊还是劫道逞强的暴徒

大胆邀击过往的卡车司机。

后来建筑师用图板在山边构思出了

许多许多的红色屋顶,从此

骆驼队跨过沙漠走在沥青路的鱼形脊背。

那一年在双层防风玻璃窗底

有各式花瓣的雕刻奇妙地折射阳光,

那是以冬日黄昏的寒冷孕育的浮雕。

终于等到某日一个男孩推开门扇跨进大厅,

手举一颗采自向阳墙脚连同土根刨起的清禾,

众人从文案抬起下颌向她送去一束可疑的目光,

仿佛男孩手心托起的竟是一块盗来的宝石。

而我想道:大地果然已在悄悄中妊娠了啊。

 

6

我以炊烟运动的微粒

娇纵我梦幻的马驹。而当我注目深潭,

我的马驹以我的热情又已从湖底跃出,

有一身黎黑的水浆。我觉得他的因成熟

而欲炸裂的股臀更显丰足更显美润。

我觉得我的马驹行走在水波,甩一甩尾翼

为自己美润的倒影而有所矜持。

我以冥构的牧童为它抱来甜美的刍草,

另以冥构的铁匠为它打制晶亮的蹄铁。

当我坐在湖岸用杖节点触涟漪,

那时在我的企盼中会听到一位村姑问我

何以如此忧郁,而我定要向她提议:

可愿与我一同走到湖心为海神的马驹梳沐?

 

7

我是这土地的儿子。

我懂得每一方言的情感细节。

那些乡间的人们总是习惯坐在黄昏的门槛

向着延伸在远方的路安详的凝视。

夜里,裸身的男子趴卧在炕头毡条被筒

让苦惯了的心熏醉在捧吸的烟草。

黑眼珠的女儿们都是一颗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

都是一盏盏清亮的油灯。

 

8

风是鹰的母亲。鹰是风的宠儿。

我常在鹰群与风的嬉戏中感受到被勇敢者

领有的道路,听风中激越的嘶鸣迂回穿插

有着瞬息万变。有着钢丝般的柔韧。

我在沉默中感受了生命的全部壮烈。

如果我不是这土地的儿子,将不能

在冥思中同样勾勒出这土地的锋刃。

 

9

我以极好的兴致观察一撮春天的泥土。

看春天的泥土如何跟阳光角力。

看他们如何僵持不下,看他们喘息。

看他们摩擦,痛苦的分泌出黄体脂。

看阳光晶体如何刺入泥土湿润的毛孔。看泥土如何附着松针般锐利的阳光挛缩抽搐。

看它们相互吞噬有相互吐出。

看他们如何相互威胁、挖苦、嘲讽。

看他们又如何挤眉弄眼紧紧的拥抱?

 

啊,美丽的泥土。

啊,美丽的阳光。

生活当然不朽。

 

1961——1962年  于祁连山

(选自《命运之书》,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诗歌赏析】

   这首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在饥谨的年代”即源于此。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需要关注的有两点:一是作品对时代的评价,注意领会诗中“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 / 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这样的句子;另一点是,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进行比较,以领会昌耀诗歌创作的独特性。而从昌耀个人的经历来看,写作这首诗时,正是他被打为“右派”后在祁连山区服苦役的时期。在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作家停止创作的时候,昌耀不仅坚持创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代或经历的酷烈而丧失发现诗意的能力,或降低诗歌创作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昌耀是非常独特的。

   本诗分为9部分。各个部分大致可以描述为:沉思——回忆——荒芜——困惑——希望的萌动——憧憬——感恩(对土地和人民)——领悟(勇敢者的生存)——希望和对生的赞美。

   每一段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各部分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连续,最后上升为对生存之美的赞叹。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是诗中对苦难的思考以及面对苦难的英雄主义态度。注意领会“我在沉默中感受了生存的全部壮烈。/如果我不是这土地的儿子,将不能/在冥思中同样勾勒出这土地的锋刃”等诗句所传达的内涵。

   另外,这首的意象以及语词组织方式,也值得认真体味。这些意象和语词不仅摆脱了60年代的通行模式,而且既明朗又富于质感。认真体味诗中的这些句子:“听古城墙上泥土簌簌剥落如铭文流失于金石”、“我感觉他开裂的指爪已迫近我单薄的马甲”、“听风中的激越的嘶鸣迂回穿插/有着瞬息万变。有着钢丝般的柔韧”、“看它们如何互相威胁、挖苦、嘲讽。/看它们又如何挤眉弄眼紧紧地拥抱”等。

   邵燕祥说:“昌耀是我歆羡的诗人。还有什么比‘独具风格’对一个诗人更重要的么?在众多因袭的、模仿的、赝造的大路货中间,昌耀的诗,如诗人本人一样,了无哗众取宠之心,块然兀坐于灯火阑珊处。”“昌耀不是那种善于‘推销自己’的人。他甘于寂寞。远离[chán],即集市)与官场,或许是适于昌耀这样的诗人的性格,也唯一地有利于他的吟唱的。说句玩笑话,比起他心灵深处的形而上的孤独感来,日常生活中形而下的‘寂寞’、冷落又算得了什么呢?”(邵燕祥:《有个诗人叫昌耀》,《命运之书——昌耀诗作四十年精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叶橹(原名莫绍裘,著名学者、诗歌评论家。)说:“在当代中国的诗坛上,昌耀的诗应当说是一种相当独特奇异的现象。有着像他那样的生活经历和命运的诗人不能说为数很少,但能够像他那样真正把诗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人的确不多。在这一点上昌耀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读昌耀的诗,你会首先感到,这是一个真正把诗作为自己生命的最高形式来真诚追求的人。尽管他生活在那样一片贫瘠荒漠的土地,精神和肉体遭受过残酷的戕害,然而,他的心灵的天地却显示出一种深邃的丰富性”。(叶橹:《杜鹃啼血与精卫填海——论昌耀的诗》,《命运之书——昌耀诗作四十年精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作者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赏析来源:摘编自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诗歌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0471房产网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