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饶阶巴桑在《边疆文艺》发表诗歌《牧人的幻想》,此诗迅速被《解放军文艺》和《人民文学》转载,从此一个年轻的藏族军旅诗人登上了中国文坛。
![饶阶巴桑《牧人的幻想》浅析[R] 饶阶巴桑《牧人的幻想》浅析[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诗歌原文
牧人的幻想
一
他追赶着西边的太阳,
头发已经斑白;
他牧放着数十只牛羊,
送走了壮年时代。
草原是他最爱的家,
他熟悉草原,像熟悉自己的手掌,
牛羊是她最亲爱的伴侣,
他能用言语和他们畅谈。
他爱观望天空的白云,
他对白云有一个秘密的愿望;
他对白云幻想,
用去了半生时间;
云儿变成低头饮水的牦[máo]牛,
云儿变成拥挤成堆的绵羊,
云儿变成纵蹄飞奔的白马......
天空哟,才是真正的牧场!
他们游荡在高空,
它们低飞到草棚,
他们舐 ([shì]
舔)抚着帐篷,
他们蜷伏在羊群中。
他放牧牛羊,
从来是那么辛勤劳苦,
但它寄托于白云的愿望,
却只换来心酸和苦楚。
二
如今他迎着早晨的太阳,
头发变得分外黑亮,
他放牧着上万头合作社的牛羊,
他的心胸和草原一样年轻和宽广。
他对白云不在羡慕;
她对天空不再幻想;
他骄傲的骑在马上,
对天空傲慢的歌唱:
“我的牛羊盖遍了草原!
我的骡马赛过了飞箭!
白云哟!你为什么
还是和过去一样?
“我们草原上有铁马奔跑,
我们土地上有铁牛!
白云哟,你为什么
还是和以前一样?
“我们草原上有幢幢楼房!
也有风暴风吹不熄的灯光!
天空哟!你为什么
没有这两样?
天空的白云哟,过去我是怎样地把你热爱
因为你是变化得那么好看,那么快!
但如今我爱美丽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比你更快更强。”
他迎着早晨的太阳,
头发变得分外黑亮;
他牧放着上万的合作社的牛羊,
新的生活带给他的是新的幻想。
1956年1月2日,巨甸
(选择《少数民族诗人作品选》, 四川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
【诗歌赏析】
饶介巴桑是云南军旅作家群中享有全国声誉的藏族军旅诗人,也是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位成名的藏族青年诗人。他出生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呼日林村,藏族民歌从小滋养着他的灵魂,曾随其父经历过马帮商旅生活,也曾当过活佛的仆役,家庭的困厄中两个姐姐都遭遇不幸,童年的饶阶巴桑经历了人间的艰辛,断断续续读过一年私塾、一年小学,社会主义中国建立后读过几个月的师范和中学。1951年,正读中学年仅16岁的饶阶巴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新的生活,先后做翻译、宣传、文化教员等工作,转战察隅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等广大藏区。不寻常的经历,新旧生活的对比,激励他萌发了写诗的冲动,他是从连队的墙报上开始诗歌创作的,第一首公开发表的诗是《绿色的底层》,1955年发表在昆明军区部队文艺读物上,从此诗作不断。
有评论把饶介巴桑的诗称为“军人气质藏人魂”,相当准确地概括了饶介巴桑作品的特征。战士的情怀,雪山、草原的藏地风光、藏族人民生活的变迁,是饶阶巴桑诗歌的基本内容。他早期的诗作有明显的藏族民歌的风味,不是刻意地附加,而是深入灵魂的熏染结果,自然天成。
给他带来广泛影响的诗是《牧人的幻想》,从诗的想象到诗意的表达都饱含藏族民歌的风味。“他对白云的幻想/用去了半生的时间/云儿变成低头饮水的牦牛/云儿变成拥挤成堆的绵羊/云儿变成纵蹄飞奔的白马……天空哟,才是真正的牧场。”他自幼生长于雪山草地,天然地具备牧人的喜怒哀乐,这首诗通过解放前后贫穷牧民对天空态度的变化,巧妙地表现藏族地区的巨大变化。
在漫长的岁月中,确只能把天空幻想为自己的牧场,幻想天空出现自己的马牛羊,因为大地上的每一片草地每一只马牛羊都不是自己的,新时代的到来,天空没有两样,大地上却有了自己的骡马牛羊。无论是民歌风味还是其中渗透的情感,都可以读出流淌在诗人血液中的藏民族风格。当今天的年轻读者从中读出那个时代的“颂歌”特征时,往往会忽略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真情,以为是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使诗人写出了颂歌,只有回到诗人的成长经历,才能理解诗人的真情。
【作者简介】
饶阶巴桑(1935~),藏族。云南德钦人。1951年参军,历任战士、翻译、侦察兵、文化教员、干事,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兰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草原集》、《石烛》、《爱的花瓣》、《对生叶之恋》等。组诗《棘叶集》获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编辑整理:姜一柔
资料来源:中国作家网、宋家宏的新浪博客
小说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二版)》(朱栋霖主编·第四卷)
图片来源:车坛影协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