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
《圆宝盒》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捞到了一只圆宝盒,
装的是几颗珍珠:
一颗晶莹的水银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一颗金黄的灯火
笼罩有一场华宴,
一颗新鲜的雨点
含有你昨夜的叹气……
别上什么钟表店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别上什么古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你看我的圆宝盒
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行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虽然你们的握手
是桥!是桥!可是桥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
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
或他们也许也就是
好挂在耳边的一颗
珍珠——宝石?——星?
七月八日
(选自《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初版)
卞之琳的《圆宝盒》主题:圆宝盒象征蕴含宇宙精英的智慧之美。诗人幻想有着“圆宝盒”的智慧之美,它像一颗珍珠的晶莹色泽,包含全宇宙的色相一样,可以通过一事一物,表现丰富复杂的大千世界。诗中说:“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吞食。”即要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创造力。当你带着“圆宝盒”,在“蓝天的怀里”,待到象征、情感和意象结合的“桥”出现的一刹那,就显示出真理的光辉。
诗的结尾,把“圆宝盒”比作“珍珠——宝石?——星”,贯通了全诗,点明了题旨。也就是说,“圆宝盒”可以像“珍珠”那样小,但它能反映硕大的世界。也可以像“星”,远看像镶在天空的细小的“宝石”,但实际上有的“星”要比地球大好几倍、甚至千百倍,说明大小是相对的。象征主义诗歌强调借助具象表现抽象,通过有限表现无限,在一刹那表现永恒,因此作者幻想获得“圆宝盒”,也就是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创造力。(摘自百度知道)
卞之琳自己曾在解释《圆宝盒》的创作思路时说:一切都是相对的,我的圆宝盒也可大可小,所以在人家看来或许会小道像一颗珍珠,或者一颗星星。比较玄妙一点,在哲学上例有佛家的思想,在诗上例有白来客(W.Black)的一沙一世界。合乎科学一点,浅近一点,则是我们知道我们所看见的天上一颗小小的星,说不定要比地球大好几倍呢;我们大厦里举行盛宴,灯烛辉煌,在相当的远处看来也不过金黄的一点而已,固有此后一语:好挂在耳边的珍珠——宝石——星?因此按作者的话我们可以从佛教的禅学和物理上的“相对论”来阐释这首《圆宝盒》。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圆宝盒。“圆宝盒”并未出现错别字,更不是我们想象意义上的象征珍贵的含义的“元宝盒”,其实只是诗人将“圆形的宝盒子”缩写成“圆宝盒”而已。这只圆宝盒里装有几颗珍珠,虽然形似,但属性却大不相同,一颗是晶莹的水银,属金;一颗是金黄的灯火,属火;一颗是新鲜的雨点,属水。在阴阳五行中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但若真是三者相克,又如何解释这三者同时存在于圆宝盒中?原来仔细看一下这三者相继出现的前后顺序,不难发现它的属性排列是金火水,在五行中还有另一说,即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金,因此序列便后这三者即成为相生。正如佛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改变条件,便可以相互转化,正如人可以自由选择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心胸宽广还是狭窄,思想狭隘还是豁达,不存在不可能存在这种说法。
再看这几颗珍珠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神秘魅力吸引着人呢?我们看到水银掩有不是一种两种色相,而是全世界的色相,映衬着这个人世间所有的形态,虽然只是小小的一颗,但其内涵的广博可以承载包容整个大千世界。人所能有还有什么也足够涵盖世界呢?这是一种心胸,能包罗万象的心胸,超越个人憎恶喜好,而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的心胸。而灯火虽然只是金黄色的一颗,却映射着一场的华宴,享尽着世间的物质铅华,不论这华宴多么盛大多么隆重多么辉煌,它都有足够的信心将它们囊括。
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那这句俗语的反面即是一个人他的患得患失越少,他的欲念越小,便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得满足,因此灯火虽小,但心中满足,于是外在物质如何富有或稀少它都一样可以安详而静谧,人不也一样吗?那颗雨点依旧新鲜,新鲜地能听到昨夜里你的叹气,昨夜离新鲜是多么遥远,叹气又是那么得轻,一颗普通的雨点怎会有如此的能力将微弱的昨夜的叹气声完美地蕴含,可见这是多么澄清多么透彻的新鲜雨点,若是一个人心静如水,清澄透彻,那边能做到物我两忘,达到永恒的境界。那么是什么又能包容这极具能量的三者——智慧,人的智慧。因此作者是如此兴奋地捞到了圆宝盒,如此珍视圆宝盒的原因所在。
那么他将那圆宝盒做什么用途呢?诗人劝说道别上什么钟表店,我们知道钟表店是卖表的,上钟表店的人当然是去买表,买到表后也是理所当然地是用来确定时间好安排一天的作息生活。诗人还劝道别上什么古董店,古董店顾名思义是买古董的,买古董的人买古董当然是买来收藏,留作纪念。两者都是用来更好地装饰生活,为什么诗人却要相劝呢?
诗人说买来表也只是听你的青春被蚕食,表走时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买表的人每每看着表,围绕着表所规定的时间日复一日地打转,从而失去了人自我的独立意识,过着以表为轮回似的生活,人的青春也慢慢被吞噬掉了。而古董仅仅只是一个旧的摆设,丝毫没有什么新的用处,也不能给人来来新的感悟与灵感,为什么要在这些形式上浪费时间呢?因此相较于他的圆宝盒,圆宝盒是在是无可比拟的。正是圆宝盒拥有着无限的智慧,所以诗人无论到哪都希望有圆宝盒陪伴,而圆宝盒也会愿意一切接纳它的人,而赋予捡到圆宝盒的人以智慧。圆宝盒能包容一切。
虽然舱里人永远在蓝天的怀里,即永远都是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但这只是圆宝盒内收藏着的一种生活智慧。虽然你们的握手,是桥,是桥!但这种人际相处的哲学也包藏在圆宝盒中,于是桥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虽然圆宝盒积聚着如此多的能量,但不懂得运用它或者不能领悟它的人将看不到它的巨大能量而只将其作为挂在耳边的凡物炫耀,亦或视为一颗遥远的星那样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
但在真正懂的圆宝盒的人那里则会是另一种情形,它会变得弥足珍贵,时间越久便越能发现它的价值。从圆润的珍珠到璀璨的宝石在到耀眼的星,从小到大,有多少大,这又是无法揣测的。人对圆宝盒价值的认同不同,即自身对自己的认知不同,则会达到两个极端化的相对效果。而诗人显然是想通过自己渴望得到这样一只圆宝盒去接近更加合乎人性的修养道德和真理智慧。
编辑整理:一柔
内容来源:百度知道 中华文本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