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青《手推车》的两类赏析[R]

(2017-01-12 11:44:3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近现代文学

         1938年1月,艾青从有落雪感的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第一次踏上真正冰天雪地的北方土地,心里涌动的激情可想而知。他写下了长诗《北方》。以一个画者所擅长速写的那种洗练而有力度的造型语言,又写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版)

艾青《手推车》的两类赏析[R]

  赏析一
 
     苦难的辙迹

    1938年1月,艾青从有落雪感的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第一次踏上真正冰天雪地的北方土地,心里涌动的激情可想而知。他写下了长诗《北方》。以一个画者所擅长速写的那种洗练而有力度的造型语言,又写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

    《手推车》只有短短的二十行,便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全诗异常的简洁,没有多余的一个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实感,它们如手推车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唯一的轮子”发出的“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和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交织成为一个有声响有形色的北方的天野。诗的整个艺术情景和氛围与黄河两岸土地和人民沉重的悲哀十分一致,它们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亲缘。诗的沉重感,绝不是逃亡者的哀伤,更不是旅游者廉价的同情,是一个战士痛切的感情和准备战斗的热忱。

艾青《手推车》的两类赏析[R]

    这首诗的情境和诗人着力刻画的手推车,我不但在诗人写这首诗的当时当地看见过,而且还在战火逼近的危急情况下,伴随过数以百计的独轮手推车颠簸在泥泞的布满深深车辙的路上,那使天穹痉挛的尖音至今仍在我的心灵里尖厉地啸响着。我深信,手推车的尖音当时曾使诗人的心灵痛楚地痉挛过。或许正是由于使诗人心灵痉挛的这种尖音,他写下了这首诗。

    艾青1938年初写的一些小诗,使我想到了一个作家或诗人,在日常生活和创作活动中的“主观经历强度”(J·R·封·萨里斯的一个观点),我的理解“主观经历强度”是指作家或诗人个人的素质、情绪和客观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应。不同的作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应。诗人艾青却能以从许多平凡的经历和事物中,引发出内心强烈的创作冲动,并进一步形成一个完美的诗的情境和图像。艾青所以有溅射着灵感火花的“主观经历强度”,首先是他有着与祖国同命运的战斗者的情操;其次,由于个人素质,他对大自然的生灵和土地的苦难有着特别的敏感,这与他吃“大堰河”的乳汁和他本人的苦难经历有关;再其次,他有勾勒和塑造感觉世界的形象的敏感和功力。

艾青《手推车》的两类赏析[R]

   赏析一

       1、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艾青《手推车》的两类赏析[R]

    全篇分两部分:
  
      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艾青《手推车》的两类赏析[R]


      灾难中国的诗情──读《手推车》
 
    20世纪的中国可以说是灾难中国。内战频繁,民不聊生,老百姓流离失所;尤其是外敌入侵,1937年爆发了抗日战争,战火最先在华北地区燃烧。我们可以想象出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寒风中穿着灰旧的棉袄,挑着行李,去找一个理想的安居乐业之地。这当中,也夹杂有大量的手推车,这些旧时代北方人民特有的交通工具。手推车上不止是载着全副的家当,也有希望、焦虑和无助的愤怒。

    艾青的《手推车》就描写了当时的那个场景。诗歌只有两节,每节10行。我们看到诗歌上下两节在句式上有垂直的地方,而且有几个句子是一模一样的,说明诗歌采用了复沓的手段。

艾青《手推车》的两类赏析[R]

          第一节首先写了手推车行进的位置“在黄河流过的地域”,这个地域非常广泛,而且在“阴暗的天穹”的背景下流浪者很多:“无数”,但这些人都是异常沉默,因为可以听到独轮子发出的“痉挛的尖音”,这个声音是“悲哀”的。这种沉默中的悲哀既是人民的悲哀,也是政府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第二节则略微有些变化,突出了“在冰雪凝冻的日子”这个阴冷氛围,作者以画家的笔法让手推车“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那一条条细线在被中国蔓延着,“交织”着,但到处是战火,到处是欺凌,手推车没有停息的地方。我们读了这首诗歌,心中会滋生这样的呐喊:人民啊,除了“悲哀”之外,除了流浪之外,我们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取得幸福?──有的,那就是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但作者没有把这层意思直接说出来,只是将感情压抑在心中,眼睛看着逐渐远去的手推车,也将愤怒一路撵过去。读者的眼中、心中一定也让这些手推车压出深深的印痕。

艾青《手推车》的两类赏析[R]

    爱人民,爱祖国,是大诗人具备的情怀;而如何将这种情怀展示出来,则体现了大诗人的技巧。和当时描写人民苦难的诗歌相比,艾青只选用了一个典型的流浪生活的场景和道具,以小见大,好像一枚钉子一样锲入没有经过流浪经验的读者脑中,感染读者包括没有经历过战争苦难的我们。诗歌的意象不在多而在精,由此可见。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艾青,就这样像我们贡献了一组应该永远记住的灾难中国的精神意象──手推车。

编辑整理:一柔
文章来源:情诗网(牛汉) http://www.sbkk88.com/(边建松)
旧照来源:黄城根下的博客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