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ITP临床观察

标签:
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中西医升血小板胶囊 |
分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摘自《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发表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血液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ITP,是儿童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儿童ITP多为急性型,大多数表现在起病前有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剧,出血倾向严重,常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也可见肠胃道出血、血尿,偶见颅内出血。我院采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ITP,长期应用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确切稳定。
一、病历资料
1、治疗组50例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和门诊ITP患儿。其中男27例,女23例,中卫年龄6.5岁。
2、对照组50例也为同期诊断的ITP患儿。其中男28例,女22例,中位年龄7岁。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20*10^9/L为重症患儿,血小板计数>20*10^9/L并低于正常为轻症患儿,部分患儿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
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家用纯中药制剂升血小板胶囊每次1-3里,每天3次,轻症患儿多采用第四阿里送0.2-0.4mg/kg,临床症状缓解,血小板回升后改为泼尼松1mg/kg.d口服并逐渐减量。重症患者加用静脉两种球蛋白0.4g/kg.d连续5d静滴。
对照组:ITP患儿不加用升血小板胶囊。
三、疗效指标
疗效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分为显效、良效、进步、无效,前2项判定有效。
1、显效 血小板恢复正常(≥100×109/L),无出血症状。
2、良效 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
3、进步 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
4、无效 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四、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后均于用药后二周内出血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且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激素减撤较对照组快且疗效佳(P<0.05)。
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显著升高,但治疗后PAIgG大多降至正常(P<0.01)。见表2。
药物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口服升血小板胶囊后尚未见明显脏器功能损害。
五、讨论
1、中西医结合治疗ITP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ITP可互相取长补短,存在很大的优越性。因为儿童ITP往往起病急,出血症状重,多以对于重症ITP患儿宜应用丙种球蛋白或激素加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治疗疗效好,既可使血小板迅速上升防止严重出血,又可减少因停用丙球及激素减量所致的波动。我们发现治疗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长期观察发现其升血小板作用明显可靠。且治疗组中激素减撤较对照组快(P<0.05),使激素疗程缩短,减轻了激素的副反应,这种持续稳定的疗效与服用升血小板胶囊有很大大的关系。
2、升血小板胶囊对症中医治疗ITP机理
儿童ITP为病毒感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ITP以出血为主要表现,当属中医紫斑、肌衄、血证等并范畴。ITP以为血热妄行之标实证为主要表现,升血小板胶囊是治疗ITP的纯中药制剂,该胶囊的主要成分是青黛、连翘、仙鹤草、牡丹皮、甘草。青黛具有泻肝清肺、凉血消斑;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淤;连翘、仙鹤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斑、收敛止血作用。升血小板胶囊是针对血热妄行而设计的有效方剂,全放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淤消斑之功。
3、血小板胶囊还具有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等药理作用
儿童ITP又成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表明,外界病毒进入机体后,引起体内免疫应答反应,应答中机体把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干作为异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G在补体参与下,作用于血小板及骨髓中巨核细胞。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成熟受损,以及在外周破坏增加,这就形成了ITP。
动态检测PAIgG值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与血小板检测值呈负相关。本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PAIgG大多恢复正常(P<0.05),提示血小板胶囊可能具有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等药理作用。升血小板胶囊除了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外,还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抑制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具有升高血小板数量,提高血小板聚集功能,缩短凝血时间等功能,临床上能明显改善出血倾向。中药治疗ITP,尤其是停用西药后以中药巩固治疗,疗效确切稳定,长期服药无明显毒副作用,本研究表明,中西药物集合治疗ITP安全有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