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陕西省血液病研究所附属医院
陕西省血液病研究所附
属医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861
  • 关注人气: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方皂矾丸巩固治疗非重型再障40例

(2016-06-02 09:56:25)
标签:

复方皂矾丸

非重型再障

治疗再障

分类: 复方皂矾丸等血液病治疗药物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在非重型再障巩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40例系统治疗缓解后的非重型再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以复方皂矾丸作为巩固治疗药物;对照组20例以雄激素安特尔作为巩固治疗维持治疗药物。结果:治疗组持续缓解12例,出现血象反复8例,持续缓解率为60%;对照组持续缓解13例,出现血象反复7例,持续缓解率为65%。结论:复方皂矾丸是非重型再障巩固治疗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复方皂矾丸;巩固治疗;非重型再障;持续缓解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在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下,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1],临床可分为重型再障及非重型再障,其中以非重型再障为多见。这部分病人经标准系统治疗可获得造血功能恢复,临床缓解或基本治愈占70%左右,但后续巩固治疗往往更显重要。常规巩固治疗选用雄激素,有较大副作用,肝功损害及女性男性化往往影响治疗,致疾病反复。近3年,我们对非重型再障采用标准系统治疗缓解的20例病人,选用纯中药复方皂矾丸作为巩固治疗的维持用药,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又无明显的副作用,与常规巩固治疗效果相当。现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病人均为非重型再障病人,临床经血像及骨髓像确诊,部分病例经骨髓病理确诊,经标准系统治疗获缓解或基本治愈,能配合观察治疗。治疗组20例,治疗前肝功转氨酶有4例偏高,平均90U/L,配合口服护肝片治疗;对照组20例治疗前肝功转氨酶2例偏高,平均70U/L,也配合护肝片保肝治疗。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3~62岁,平均37.5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38岁。治疗组血红蛋白平均110g/L,血小板平均70×109/L,白细胞平均3.8×109/L;对照组血红蛋白平均112g/L,血小板平均75×109/L,白细胞平均3.9×109/L。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用复方皂矾丸作为巩固治疗用药,药品系陕西郝其军制药有限公司出品,用法为3次/d,9~12粒/次;对照组选用安特尔作为巩固治疗用药,药品系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出品,用法为2次/d,80mg/次,治疗过程中注重检查肝功能,疗程3个月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

  按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判定。

  基本治愈:贫血及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g/L,女达100g/L,白细胞达4×109/L,血小板达80×109/L,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缓解:贫血及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达120g/L,女达100g/L,白细胞达3.5×109/L,血小板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持续缓解12例,血象有反复8例,持续缓解率60%;对照组持续缓解13例,血象有反复7例,持续缓解率65%。

  2.2 骨髓变化

  持续缓解病人骨髓造血基本恢复,反复病人除血像有下降外,骨髓造血也低下,巨核细胞平均2枚。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消化道反应,腹泻等6例,肝功治疗后基本恢复。对照组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而女性男性化9例,肝功转氨酶升高5例,其中中断治疗1例。

  3 讨论

  非重型再障的发生气制有3种学说,一是造血干细胞缺陷学说;二是造血微环境学说;三是免疫功能异常学说。通过积极的系统治疗常有约70%的缓解或基本治愈,后巩固治疗任务仍然艰巨,常由于巩固治疗不好致病情反复。以往的巩固治疗多以雄激素为主,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及女性男性化而影响治疗。我们选用纯中药复方皂矾丸作为巩固治疗药物,其主要成分为皂矾、西洋参、海马、肉桂、大枣、核桃仁等,通过3个月的观察治疗分析,持续缓解率60%。皂矾丸温肾健髓、益气养阴、生血止血,对造血细胞损伤及造血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另有改善免疫功能作用,对造血功能有明显的调节及促进作用,副作用少,仅有少数消化道反应,不影响治疗。而雄激素安特尔主要是刺激骨髓造血,对肝功能损害较多,另有女性男性化往往影响治疗过程,而持续缓解率与前者相当。通过观察,我们认为复方皂矾丸是非重型再障缓解后巩固治疗的较好药物。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 协和血液病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319

  [2] 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第二版.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6

  摘自中国医药导报,2007;5:59(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吉林 132011    王伟,崔海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