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2020-11-17 20:03:26)
标签:
教育 |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5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难点: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大意,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谁能简单地讲讲这个神话故事?(请二名学生讲述)
(如有困难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 ),宇宙(
),(
)醒了以后用斧头(
)开天地,并( ),(
),不让天地合拢。天地成形后,他累得倒下了,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用整个(
)创造了美丽的(
)。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感受神话的神奇与魅力。
二、精读课文,品味神话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
生:是一个巨人。
生:是一位英雄。
生:……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到故事中深入的了解盘古吧!
2.神话故事充满着神奇色彩,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神话的神奇,同时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故事。)(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预设一:品读2-4自然段
句子: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师:这句话神奇在哪儿呢?
请生回答。
师:盘古是怎么做得,通过哪两个词语可以知道?(拿、劈)
师:找得真准确这个沉睡一万八千年的巨人,为何看到一丝微光就拿起斧头奋力去劈呢?
生:因为他想见到光明,不喜欢黑乎乎的世界。
生:他想看看外面是什么样的。
教师抓关键词语提问:劈又是怎样劈?(可以请生结合做动作表述“劈”。)
生:劈要用力,盘古的力气很大。
师:盘古借助斧头一劈就将这混沌的世界一分为二,一个“劈”字,足以见证盘古神奇的力量之大,令人惊叹。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他那巨大无比的神力。(两名同学)
师:盘古开天地的决心如此之大,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想象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盘古举斧图片辅助理解),让我们一起边表演边朗读读出盘古的力大无比,读出盘古的了不起。(板书:开天辟地)(齐读)
盘古从“醒来到睁眼、翻身、拿、劈”几个简单连续的动作将开天辟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板书“开天辟地”)
预设二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为什么认为这句神奇呢?
生:天地形成的画面。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两句话里有些有趣的词语呢?谁来读一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找出反义词近义词。
师:这些反义词的运用写出了盘古劈下斧头后的神奇变化,同时也写出了天地的不同。缓缓和慢慢,写出了天上升,地下降的速度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天地形成的过程很慢。我们在朗读时轻而清要读的轻柔,重而浊加重语气,缓缓,慢慢要读出天地形成的速度慢。谁能试着来读读。(指名读,男女对读)
课件出示:我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画面。(复述第二自然段)
醒来、睁眼、翻身、拿、劈→ 重而浊→地
预设三: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结合插图,理解头顶天 ,脚踏地。由此感知盘古的高大,真是一位巨人。
预设四: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师:这里再次出现一万八千年,说明说什么呢?天和地形成的过程非常漫长。
师:本段中还有哪个词也形容了天地形成的过程很漫长。
师:是啊!一年又一年,时间太久了,好漫长啊!谁能读读这两个短语(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漫长吗?
分别请两名学生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预设五: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
创设情境,通过“撑”体会开天地的漫长,艰难。
师:一起来做一个撑的动作。
师:我们要像盘古一样用力撑。要不然天地要合拢的。坚持住!
师:一年过去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只有盘古一个人是多么孤独寂寞啊,可他依然坚持不懈。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之间。盘古粗壮的手臂累的颤抖,有力的双腿累的发麻,可他却一直咬紧牙关,一动不动的矗立在天地之间,可见,盘古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师板书:顶天立地)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坚持不住了,手臂弯曲了,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不容易,执着,坚强。坚持不懈,吃力)
师:这一撑的内容可真是丰富多彩啊。这是孤军作战的撑,这是毫不气馁的撑,这是身心疲惫的撑。
预设一:课文第五自然段。(身化万物)
为什么这里的想象很奇妙呢?请生说一说。
齐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出示: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句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出示课件:展示有关风云,雷电等图片。
师: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是怎样的风,怎样的云?
生1:我仿佛看到白白的云。
生2:我仿佛感觉到一阵阵轻柔的风吹过。
师:江河是怎样的?花草树木又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师:这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美丽的画面)谁能带着理解读读这些句子?(二至三名同学朗读)
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仿写。
句式:他的____变成了_______的_________。(练习纸)
师:盘古的身体仅仅是有这些变化吗?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句式子,可多写。)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三名同学)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让我们也来把写的话放到文章里读一读,感受它的美,并思考省略号能不能去掉呢?
生:宇宙万物是写不完的,加进去后仍然不能省掉。
师: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盘古的身体化作了世间万物。真是太神奇了。(板书:身体-化为万物)
师小结:我们这样一交流就发现全文字字句句都透着神奇,处处给我们神奇的感觉。这就是神话的魅力。
通过我们以上的了解,你认为盘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三至四名学生回答)(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三、用自己的话按照时间的顺序讲一讲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二至三人)
四、升华主题,引读扣题
1.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
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
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
这一切,全是因为:“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齐读)
2.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齐读)
五、畅谈收获,小结本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盘古,知道神话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生:我知道了盘古是一位英雄……
师: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六、布置作业:
如果你和盘古一起关在“大鸡蛋”里,会发生什么事儿呢?想一想,试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