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2024-11-23 21:13:27)分类: 培养任务 |
时间:2024年11月7日
地点:安庆市绿地实验学校
执教:李芳芳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具体语句,客观分析人物,多角度把握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品读具体语句,客观分析人物。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题导入:题目中的“我”是谁?(若瑟夫)课文中,若瑟夫对于勒叔叔有一句深情的呼唤,请同学们找到并朗读出来。
二、不同的称呼
1.文章中对于于勒有很多的称呼,请大家速读课文,圈画出文中人们对于勒的称呼。
2.对于勒的称呼反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感受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
三、不变的称呼
1.若瑟夫会跟自己的父母一样,不愿和落魄的于勒相认吗?
2.“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中有三次同义反复,为什么?(教师做朗读指导)
3.为什么若瑟夫没有将这声“叔叔”喊出口,而只是在心里默念?
四、心底的呼唤
1.当若瑟夫长大成人后,会不会成为菲利普夫妇那样的人?
2.补充小说的开头与结尾,思考:究竟是什么缘故,让若瑟夫不止一次地拿五法郎银币给乞讨的穷汉呢?
3.深情朗读,热情呼唤:“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五、课堂小结
概括小说的主题,提出希冀。
六、布置作业
续写:从哲尔赛岛回来之后,菲利普一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成人视角:金钱至上
少年视角:亲情至上
作者:对金钱至上社会的批判
对底层小人物辛酸生活的同情
对坚守善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