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定备课教案

(2024-10-18 09:33:55)
分类: 示范引领

《故乡》教学设计

 

【内容解析】

《故乡》是鲁迅的小说名篇,收入小说集《呐喊》。小说通过返乡的成年人“我”的视角,展现出故乡人事的一幅幅画面,举目所见,呈现的是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与其形成对比的,则是由“闰土”这一人物勾连出的“我”的少年回忆。“现在”与“过去”的强烈对比寄寓着作者对旧中国及其人民命运的无限关切与深沉思索。

【教学目标】

1. 梳理小说中“我”的情感变化,把握小说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其语言、动作、神态等背后的深层原因。

3. 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

【教学重点】

梳理小说中“我”的情感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

【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斯诺的挽联导入:“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呐喊》《彷徨》是鲁迅经典的小说集,《故乡》这篇小说出自《呐喊》。

二、故乡的景让“我”失望

1. 指导朗读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2. 故乡什么样的景象让我如此感慨?

3. “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模样?美好的记忆跟谁有关?

三、故乡的人让“我”绝望

1. 体会“我”成年后跟闰土见面时的窒息。

2. 探讨闰土产生变化的原因?揭示社会背景。

3. 闰土迎接“我”的到来时显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热情、亲密,但文中杨二嫂却对“我”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抓住最能凸显杨二嫂性格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4. 体会故乡的人给“我”带来的绝望。

四、宏儿和水生让“我”看到希望

1. 品读宏儿和水生带给“我”的希望。

2. 补充《<呐喊>自序》部分内容,研读希望的渺茫和不能抹杀。

五、课堂小结

齐读文章的结尾部分,感受美丽的画卷,体会希望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呐喊>自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故乡

    鲁迅

              

故乡:景之变、人之变

             “我”:失望——绝望——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