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用心理学》2022年第2期论文摘要

(2022-05-06 09:11:58)
标签:

摘要

分类: 心理学论文
[1]牛玉柏,丁歆盈,彭玲玲,宋嘉清.基于支配和声望的社会权力对3~8岁儿童资源分配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22,(02):115-124.
摘要:方便选取杭州市541名3~8岁儿童,探讨在迫选和自由分配情境中,基于支配和声望的社会权力对儿童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迫选情境中,支配策略下3~8岁儿童从倾向于为高社会权力者分配更多资源转变为为低社会权力者分配更多,而声望策略下3~8岁儿童均倾向于为高社会权力者分配更多资源;(2)在自由选择情境中,支配策略下7~8岁儿童倾向于为不同社会权力者平等分配资源,而声望策略下5~8儿童倾向于为高社会权力者分配更多资源。

[2]凌斌,宣飞飞.领导团队代表性及其理论机制研究[J].应用心理学,2022,(02):167-179.
摘要:领导团队代表性体现了领导者对所属范畴的信仰、价值观和规范的代表程度,在组织管理中日益受到关注。相关研究主要从领导力的社会认同理论、不确定性-认同理论、原型偏好效应、领导分类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阐释了领导团队代表性的理论机制。实证研究表明领导团队代表性在员工、领导、群体和组织等多个层面均存在影响因素,并对领导有效性产生影响。最后针对影响因素、理论解释与本土化研究提出了领导团队代表性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3]刘国芳,张梅.消费者素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应用心理学,2022,(02):147-156.
摘要:消费者素养指的是消费者具有的在变化的市场中有效决策和理性消费的必备能力,主要有决策过程模型和知识态度技能模型两种理解思路,彼此不同但密切相关。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开始重视对消费者素养的研究,如其内涵、结构、低素养消费者的决策模式和消费者教育等。相对而言,国内仅有少数金融素养、消费者维权方面的研究。未来研究可以在消费者素养研究的本土化、新型经济形态下的消费者素养、消费者教育等方面深入展开。

[4]常保瑞,林培钿,欧阳浏,方建东.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22,(02):157-166.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研究1通过问卷法考察了社会排斥、物质主义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2采用回忆范式操纵社会排斥,考察其对物质主义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社会排斥显著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并且物质主义在社会排斥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丰富了物质主义的相关研究。

[5]黄林辉,陈圆圆,朱键军,张卫.父母拒绝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J].应用心理学,2022,(02):125-133.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回归交叉滞后设计探讨父母拒绝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双向关系。研究利用父母拒绝问卷、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山东省和广东省1987名初中生(56.01%男生;Mage=12.32)做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研究以性别、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为控制变量,结果发现:(1)前测父母拒绝能显著正向影响后测外化问题行为;(2)前测外化问题行为能显著正向影响后测父母拒绝。结果表明,父母拒绝和青少年外化行为是双向影响关系。

[6]杨美玲,翟舒怡,梁君英,沈模卫.国际儿童发展心理学近三十年发展动向:基于《儿童发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应用心理学,2022,(02):99-106.
摘要:《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播和推动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本文通过梳理该刊近30年来所发表的论文,探索国际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新近的进展。笔者收集该刊32年间(1990—2021)发表的实证类论文的标题、摘要等信息创建语料库,采用语料库工具和网络共现可视化工具对该语料库的信息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来,国际儿童发展心理学始终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情绪发展为核心研究范畴,并借助纵向研究设计,不断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本文所捕捉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话题结构的演变特征表明,国际儿童发展心理学越来越注重考察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尤其强调工作记忆因素对于儿童基本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7]王扬,滕玥,彭凯平,胡晓檬.新冠疫情期间海外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策略[J].应用心理学,2022,(02):134-146.
摘要: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中国留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心理环境急剧恶化,社交隔离、媒体舆论、学校封锁、社会动乱等因素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症状表现、影响因素和心理干预的最新进展,同时探讨了新冠疫情对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复杂影响。本文有助于加深国际教育工作者、文化心理研究者和心理咨询师等群体对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启发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和改良。

[8]刘燊,甘烨彤.超扫描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J].应用心理学,2022,(02):180-192.
摘要: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回顾了超扫描研究近些年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发现,超扫描研究的发文量呈指数型增长,以社会交往障碍为典型特征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成为揭示社会脑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超扫描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心理咨询与临床心理治疗以及团体创造活动中的多脑互动等。最后,还对超扫描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9]孙赵星,丁菀,谢瑞波,朱理论,王蝶,吴伟.父亲协同教养与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父子依恋和儿童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应用心理学,2022,(02):107-114.
摘要:为考察父亲协同教养与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亲协同教养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父子依恋问卷和儿童自尊问卷对1061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协同教养与儿童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2)父子依恋和儿童自尊在父亲协同教养与儿童生活满意度之间不仅起部分中介作用还起到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父亲协同教养与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从家庭和儿童的视角为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提供了新思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