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2020年第7期论文摘要
(2020-07-14 10:08:18)
标签:
摘要 |
分类: 心理学论文 |
[1]雷怡,夏琦,莫志凤,李红.面孔可爱度和客观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0,(07):811-822.
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结合眼动技术,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眼动结果发现,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并且,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而在可爱度评分上,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在低熟悉度条件下,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在偏好行为上,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2]李世峰,吴艺玲,张福民,许琼英,周爱保.自我肯定缓冲新冠疫情引发的焦虑反应:一项随机对照研究[J].心理学报,2020,(07):886-894.
摘要:当个体知觉到环境中存在威胁时,就会自动地引发个体的应激反应。而长期的应激会使个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大量的研究发现肯定自我价值可以缓冲由应激引发的负面情绪和身体反应。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肯定自我价值是否可以降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引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220名被试被随机分配到自我价值肯定任务组或控制任务组,被试在干预前(2月2日)和一个星期后(2月9日)完成焦虑和抑郁测量。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在一周后比前测时表现出更严重的焦虑情绪,自我价值肯定组在前测和一周后在焦虑情绪上没有显著的变化,这一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年收入后仍然存在。这些结果表明简短的(约10分钟)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可以帮助个体缓冲疫情引发的焦虑情绪反应。这一发现对于从社会心理的视角进行疫情防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3]周衡,何华,于薇,王爱君,张明.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J].心理学报,2020,(07):823-834.
摘要:声音诱发闪光错觉(sound-induced flash illusion,
SiFI)是一种听觉占主导性的多感觉整合现象,即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100
ms内相继或同时呈现时,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本研究分别将老年人群体和年轻人群体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裂变错觉和融合错觉)与全脑的静息态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进行相关分析,考察老年人群体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与大脑静息状态自发活动区域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裂变错觉还是融合错觉,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均增大。对于裂变错觉,老年人的错觉量与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融合错觉,老年人的错觉量与额下回、额中回和颞下回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与枕上回和舌回的自发活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增大的原因与大脑中多个脑区的静息态自发活动存在关系。
[4]唐晓雨,吴英楠,彭姓,王爱君,李奇.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0,(07):835-846.
摘要:采用内源性线索-靶子范式,操纵线索类型(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和靶刺激通道类型(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视听觉刺激)两个自变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设置50%和80%两种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来考察不同空间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内源性空间注意对视听觉整合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线索有效性为50%时(实验1),有效线索位置和无效线索位置的视听觉整合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当线索有效性为80%时(实验2),有效线索位置的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大于无效线索位置的视听觉整合效应。结果表明,线索有效性不同时,内源性空间注意对视听觉整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高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内源性空间注意能够促进视听觉整合效应。
[5]张政华,韩梅,张放,李卫君.音乐训练促进诗句韵律整合加工的神经过程[J].心理学报,2020,(07):847-860.
摘要:本研究采用ERP技术,考察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完成诗句押韵判断任务时,在绝句末对韵律信息(含声调和韵母两个维度)的整合加工过程。结果发现,在100~300
ms,仅音乐训练组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对韵母/声调的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并诱发了更大的正波;在韵母违反条件下,声调违反相比声调合适诱发了更小的正波。在300~750ms,两组被试均在绝句末对诗句内出现的韵母和声调违反进行整合分析并诱发了广泛分布的负波。不过,对照组仅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进行,而音乐训练组则在声调/韵母违反条件下完成此过程。综上,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均会在诗句末完成押韵信息的整合加工,但是音乐训练组对韵律信息(尤其是声调)的加工更敏感和快速,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违反有更精细的差异性反应
[6]张积家,陆禹同,张启睿,张金桥.外语焦虑、紧张情绪与认知负荷对外语说谎的影响:来自中-英双语者的证据[J].心理学报,2020,(07):861-873.
摘要:采用错误陈述范式探究中-英双语者用母语和外语说真话和说谎时的认知神经差异,涉及外语焦虑、认知负荷和说谎诱发的紧张情绪。对P200和CNV观察发现:(1)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真话的P200波幅比用母语大,说明被试用英语说话时受外语焦虑情绪影响;(2)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谎与说真话的P200波幅无显著差异,但用母语说谎和讲真话的P200波幅差异显著,说明被试用外语说谎没有用母语说谎诱发的紧张情绪大;(3)中-英双语者说谎时的CNV波幅比说真话时大,说明被试说谎比说真话的认知负荷更大;(4)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谎时的CNV波幅比用汉语说谎时大,说明被试用外语说谎比用母语说谎产生了更大的认知负荷。相关分析表明,英语熟练程度是影响中-英双语者用母语和外语说谎时的认知神经差异的重要变量。
[7]常淑敏,郭明宇,王靖民,王玲晓,张文新.学校资源对青少年早期幸福感发展的影响: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纵向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20,(07):874-885.
摘要:通过对1214名初中生历时3年的3次追踪测量,考察了青少年早期的学校资源、意向性自我调节及幸福感的发展趋势,并对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学校资源与幸福感发展间的纵向中介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青少年早期,学校资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意向性自我调节及幸福感均呈线性增长;学校资源对幸福感发展的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方面,学校资源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初始水平分别对幸福感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起间接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资源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发展速度对幸福感的发展速度起间接作用。结论:青少年早期,学生的学校资源水平保持稳定,意向性自我调节和幸福感的发展均呈线性递增趋势;学校资源能够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幸福感的发展起间接作用。
[8]张银玲,虞祯,买晓琴.社会价值取向对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J].心理学报,2020,(07):895-908.
摘要:以往关于为自己和代他人决策的冒险行为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以往的研究没有考虑决策情境和决策者人际特质等因素对于决策行为的影响。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SVO)是一种典型的人际特质,是个体在对自我和他人资源分配时所表现出的社会偏好,通常分为亲社会者和亲自我者。为探究SVO对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为自己和陌生人分别完成多轮混合赌博游戏的任务。结果发现亲自我比亲社会者代他人决策更冒险。用模型量化的损失厌恶和对潜在损失的敏感度部分中介了自我-他人风险决策差异,但只有对他人潜在损失的敏感度部分中介自我-他人决策的SVO效应。说明SVO会影响自我-他人风险决策,且该效应可以通过对他人利益的关心程度起作用,所以在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研究中应将SVO这一决策者的人际特质因素考虑在内。
[9]赵玉杰,高扬,周欣悦.天气和空气污染对诚信行为的影响:一项校园丢钱包的现场实验[J].心理学报,2020,(07):909-920.
摘要: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天气状况和空气污染对诚信行为的影响。研究1通过重新分析Cohn,Maréchal,Tannenbaum和Zünd(2019)在全球范围内对诚信行为的研究数据,发现了天气状况和空气污染对诚信行为的影响;研究2通过准实验的研究方法,在3所高校进行了丢钱包的实验并记录当天天气和空气污染状况。两项研究共同表明:(1)在非晴朗的天气下,人们会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2)空气污染越严重,人们越有可能出现不诚信的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