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2023-11-16 06:48:19)
标签:

澄江化石

分类: 旅游扎记
地球生命的摇篮
——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我们到玉溪澄江抚仙湖游览,首先参观了位于抚仙湖畔的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2020年8月10日,经过6年建设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正式对外开放了。博物物馆的建筑新颖大气,在馆前的观景平台上可以俯瞰风景秀丽的抚仙湖。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入口处刺胞动物先光海葵造型的雕塑,上面是澄江化石群模型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设计新颖的入口建筑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经过坡道前往博物馆本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正面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前的观景台可俯瞰风景秀丽的抚仙湖
  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作为我国首个建在化石地遗址上的自然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其中尤以5.2亿年前的澄江化石群为代表,展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生命的演化过程。博物馆利用VR、AR、智能体感互动手段等光电技术,配合200多个多媒体视频,让高冷的化石“活”了起来。2022年5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是中国博物馆的最高荣誉。同年7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内大量采用了声光电技术,用有机柔性屏打造的“海底隧道”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具有智能体感功能的恐龙世界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站在展台前的脚印处,恐龙就会吼叫着伸过头来,吸引孩子驻足。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海底世界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观展的孩子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未来世界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团友饶有兴趣地观展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是一堵高大的石墙,它是从考古发掘遗址运回还原的,已经有5.28亿年的历史了。石墙是远古海洋中的淤泥形成的,淤泥的密封性很好,使埋葬的生物原貌得以完好封存。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大厅高大的石墙
  博物馆的主展厅分为三层,一层展示生命大爆发,讲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层展示生命大演化,讲述地球生命长河中曾经存在过的璀璨生命遗迹,并讲述澄江沧海桑田的地质历史变迁;三层展示了“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来自非洲、美洲的标本,以及草原、雨林、极地、湿地等动物生活场景,体现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在一层一号展馆展示了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前期主要研究成果、申遗历程等内容。一本侯先光教授的南京大学地质系野外记录本吸引了我,记录本是1976年的,侯先光还是考古专业三年级的学生。记录本他一直用着,其中记载了他1984年6月29日、6月30日野外考察的情况。侯先光教授是我的校友,他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我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南京大学,他还在南京大学任教。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侯先光的南京大学地质系野外记录本
  大约两亿多年前,云贵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的运动,随着喜马拉雅山脉隆起,这里海水退去,陆地抬升,形成了现在的地质地貌。生命起源于海洋,早在1909年,法国地质学家就曾到澄江进行地质考察,发现了澄江寒武纪化石,并发表了专著。(地壳上有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为了方便,以纪年的方式描述相应的时期。寒武纪距今5.42亿年到4.85亿年,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地名,该地的寒武纪地层是最早被研究的,因此这个时代被命名为寒武纪。)由于他们没有进行长时间的持续研究,没能真正发现澄江化石库,因而没有受到重视。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法国地质考察队
  1984年6月中旬,已是南京古生物所研究人员的侯先光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获悉在帽天山发现低等生物化石,于是前往澄江,他每天跋涉20余里,跑遍了大坡头附近的沟沟壑壑,劈开了两三吨石头,寻找化石。7月1日那天终于发现了澄江动物群第一块长尾纳罗虫(一种奇特的三叶虫)化石,从此揭开了帽天山的神秘面纱。1985年,张文堂、侯先光撰写了澄江生物群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纳罗虫在亚洲大陆的发现》发表在《古生物学报》,在此期间他收集到上万块珍贵的化石标本,门类众多,为世界古生物之最。此澄江引起国际自然科学领域的高度关注,在以后的10年间,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学家到澄江帽天山考察研究。1998年,侯先光等人的发现和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特等奖。2003年,“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受到众多世界著名考古学家及媒体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原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写道:“这显然是古生物研究史上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我们首次看到地球开始拥有丰富多样的动物世界,地球的生命面貌从此彻底改变。通过特异埋葬的200多个物种,澄江动物群为研究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1991年4月23日的《纽约时报》称:“中国澄江生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长尾纳罗虫化石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库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在谈到澄江化石的核心价值时说:“澄江软躯体特异化石群成为破解达尔文世纪谜题的实证宝库。”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进行大量科学考察后创立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其中的一个核心论点是:生物物种是逐渐进化的。不过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大量出现的解释。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了飞跃,于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命题被提了出来,但这个命题难以被充分证实。澄江化石群的发现,提供了寒武纪大爆发在短时间内生物进化最为完整的化石记录。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群发现的核心价值 
  曾在云南省任职的同学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过侯先光发现化石群的故事。7月1日,忙碌了一天他又是一无所获,在搭乘老乡马车返回城里的路上,一个拐角处夕阳照在一块化石上,他立即跳下车,用地质锤劈下去,有了惊人的发现,……。后来温家宝总理来到帽天山,他是学地质的,写下了“地球生命摇篮”一行字,2004年4月,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之际,温家宝总理特别批示:“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价值的自然遗产。”我们的同学分工主管申遗工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12年7月1日(侯先光发现帽天山第一块化石28年后),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全票审议通过同意将《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全球仅有的化石类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说,“澄江化石地众多的地质证据代表化石保存的最高质量,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是距今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辐射演化的见证,是最早的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记录之一。”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2012年《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启功题写的“地球生命摇篮帽天山”
  展览馆中展出的4000多件珍稀标本中,长尾纳罗虫、凤娇昆明鱼、奇虾、抚仙湖虫、中华微网虫等尤为珍贵,被称为镇馆之宝。前面已经提到了侯先光发现的长尾纳罗虫。凤娇昆明鱼,是1999年,古生物学家舒德干和同事在昆明海口镇的化石中发现的一条身长2.8厘米的“小虫虫”,这种5.2亿年前寒武纪早期游弋于浅海中的小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被命名为“凤娇昆明鱼”,以纪念舒干德院士的母亲。奇虾意为奇怪的虾,最初在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当时只发现了一块爪肢化石,由于奇虾的个体巨大,最大可达2米,其完整的化石非常罕见。1992年在帽天山发现了第一块完整的奇虾化石,2022年将这块化石命名为“帽天山开拓虾”,以纪念陈均远先生对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开拓性的贡献。1989年,澄江生物群中发现了具有网状骨片的叶足类动物,被称为中华微网虫,到目前为止,在地球上还没有找到与微网虫类似的其他生物,因此荣登英国《自然》杂志封面,成为全世界的化石明星。科学家们曾在昆明小石坝发现了3类保存精美的抚仙湖虫标本,抚仙湖虫被认为是现生节肢动物的远亲,这些化石为重塑寒武纪真节肢动物的躯体构造、起源、早期辐射分异与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关键证据。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中骨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标本墙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凤娇昆明鱼化石的文创产品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帽天山开拓虾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中华微网虫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延长抚仙湖虫
  在博物馆三层展出的各种动物的标本栩栩如生值得一看,标本是《全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展馆用基金会的创始人肯尼斯·贝林的名字命名。肯尼斯·贝林,美国籍,曾三次上榜《财富》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400名榜单,2005年创办《全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他曾向重庆、青岛等博物馆捐赠珍稀的动物标本,并将美国成熟的退休老人社区模式引入重庆。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展馆入口贝林传奇人生简介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贝林馆中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走进光影隧道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动物标本纪念品商店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顶层观景台
地球生命的摇篮——参观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

  参观化石博物馆,是一堂生动的科普教育,探寻生命的起源,让我们从更宏大的视角认识人生和世界,也让这次弥勒之行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