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2022-05-31 05:21:30)
标签:

长城

古北口

司马台长城

金山岭长城

箭扣长城

分类: 旅游扎记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北京和河北交界处的古北口,自古以来就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重要的长城要塞,是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组成的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古北口·古长城景区导游图
    据记载,唐代就曾在这里驻军设防,元灭亡之后,元统治者的残余势力仍很强大,不断南下袭扰,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很重视北方的防御,于洪武元年(1368年)遣大将徐达在古北口督造长城。1403年,朱棣称帝后,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因此北京的防务就更为重要。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中旬,蒙古部落俺答汗偷袭攻破了古北口,一直逼近北京城下,明王朝统治者一片惊慌,俺答兵在城外骚扰八日,饱掠之后而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戌之变”。
    明隆庆二年(1568年),张居正为了加强防务,把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谭伦调来北方,分别任蓟镇总兵、蓟镇总督。戚继光任总兵后,对他所辖的蓟州1200多里的长城,精心筹划、亲自督修,十数年间便建成了一道城墙高耸、敌台林立、墩堠相望的坚固防线,而尤以古北口段的长城最为雄伟。古北口长城作为唯一最完整保留了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原始长城”、“中国长城之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戚继光修建的明长城是在原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从两面砌城砖加固,并在城墙上修建碉楼而成,而司马台长城则是在北齐长城北面新修的一段,它既有常见的“城墙类型”,也有根据悬崖峭壁的山势而建的“半边墙类型”;既有随缓坡而舒展的马道,也有陡坡上以大阶梯叠进的“天梯”,以及体现进可攻、退可守、步步为营的障墙,体现了戚继光从实战出发的独特建筑创意。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巍峨雄伟的司马台长城(扫描图片)
    司马台长城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万历年间,国库空虚,没有足够的银两修建长城。驻守此地的大将司马化日发动当地百姓主动修建长城,终于在9年之后完成了修筑。戚继光看到如此巍峨的长城,非常感动和震撼,就以司马化日的名字命名了这段长城。
    司马台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公里,共有35座敌楼,中间被鸳鸯湖水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16座敌楼,西段19座敌楼。目前开放的是东段一至十楼。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2012年,司马台长城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不容错过的25处风景之首”。
    1997年,我们第一次登司马台长城。在美国西雅图的同学太崴,回国探亲,我邀他和几个中学的同学一起去游览司马台长城。
    景区里有缆车上到城墙边,过了东五楼地势逐渐高耸,前面的墙体还没有维修,一个陡峭的阶梯高耸着,每一阶梯大约有两米多高,即所谓的天梯了,一个女学生上了两阶,不敢再向上爬了,可是退下来更难,急得哭起来,她在同伴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下来。我们知道向前走可能就没有退路了,可是挡不住长城显露出的历经沧桑岁月的“残缺美”,吸引着我们向前攀登。这段天梯虽然陡峭,但还算好爬,而建在悬崖之上的单边墙,走在上面犹如过独木桥,两边的悬崖刀削斧劈,让人惊心动魄,有人为了安全,俯下身子手脚并用才通过。我们在残毁的城墙中行走,太崴一再叮嘱大家,前脚踩稳了,再抬后脚,免得踩空摔倒。我们终于登上了最东面的古北口长城的制高点望京楼,敌楼下有人搭了梯子可以爬上去,在那里可以俯瞰周围的无限风光,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没敢从原路返回,而是从望京楼南面的山坡下山回到景区门口的,至今想起还是一次惊险刺激的经历。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乘览车到城墙边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一起登山的同学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碰见一个登山的外国小伙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在敌楼上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一段单边墙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制高点望京楼,有梯子上城楼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从南面山坡下山
    后来,我又去过司马台长城几次,但都没有再去爬那段还没有开放的残长城,有一次陪妈妈去,只乘船在鸳鸯湖观赏了两边的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2009年国庆节再游司马台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司马台西边一段长城因建在大小金山上而得名,它不像司马台长城建在一条山脊上,而是随山峦起伏,高下相间,突兀参差,如巨龙盘绕在群山之巅,蔚为壮观。金山岭长城全长10.5公里,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烽火台)3座,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境,景观奇特,且军事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之为明长城之精华,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其为中国十大秋色之一,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扫描图片)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燕山腾巨龙(扫描图片)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金山岭晨霞(扫描图片)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金山岭长城冬景(扫描图片)
    2004年国庆节,中学的同学相约乘火车前往古北口镇,游览了金山岭长城,晚上住在一家民宿,那时的民宿没有现在奢侈,我们同行的十来个男生挤在一个大炕上,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第二天,我们还游览了古北口镇,在万寿行宫品茗休憩。据说,乾隆皇帝曾在此地为其母亲庆祝80大寿,万寿行宫是近年修建的仿古风格的休闲会所,提供游客住宿和餐饮。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我拍摄的金山岭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在金山岭长城敌楼前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金山岭长城残破的烽燧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古北口镇的民宿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在万寿行宫小憩
    数码相机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摄影,北京怀柔的箭扣长城因其险峻雄奇且没有任何人工修饰,保留了自然风化的原貌,而深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是近年来各种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长城。
    整段箭扣长城呈英文字母“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大约是2000年,我第一次和同学登箭扣长城,当时只知道这是一段慕田峪长城边的野长城,我们只是走了不太险的一小段,中午在长城脚下品尝了新鲜美味的虹鳟鱼。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第一次登箭扣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在箭扣长城的合影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敌楼上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虹鳟鱼养殖场合影
    2007年,我随单位的摄影爱好者到箭扣长城采风,才真正见识了这段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箭扣长城采风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行走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保平的摄影作品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我拍摄的箭扣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在北京游览长城,值得一提的还有近年来网红打卡的古北水镇。2010年7月投资组建的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斥资逾45亿人民币,将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打造成了独具北方风情的度假式小镇——古北水镇。古北水镇通过深度挖掘长城文化,集“山、水、城、堡、寨、屯”为一体,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古北水镇,长城文旅新名片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2016年春节,我们到古北水镇过大年,夜里的水镇,灯火通明,远处的司马台长城勾勒出天际线,夜游古镇,挑灯游长城别有风味。景区中散布着别具特色的民宿,还有酒坊、染坊、集市等,充满了民俗民味。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古北水镇过大年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打年糕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酒坊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染坊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货郎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镇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水镇夜景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远处长城天际线
不到长城非好汉——行走长城的记忆(中)
挑灯夜游长城(扫描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