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2021-01-16 07:47:17)
标签:

易县的罗汉

分类: 读书札记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
    在世界著名的伦敦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曾看到真人大小的三彩罗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拍摄的罗汉像(2011年)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两尊罗汉像(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罗汉像
    据有关资料它们都是来自我国河北易县,有着一段坎坷的经历。1912年的北京古玩市场上,活跃着一批外国人,他们竞相采购中国各种古代艺术珍品,德国汉学家贝尔契斯基(也译作泊津斯基)就是其中一位。贝尔契斯基对中国的寺庙和佛像研究颇深,经常考查中国各地遗留的寺庙和石窟。一次他在日本人松方幸次郎处见到一尊精美的罗汉像,得知罗汉像是来自河北易县八佛洼的一个山洞,并且数量不只有这一尊,于是他就直奔河北易县。贝尔契斯基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中国行记》(Won Chinas Gotten),其中就记录了他在易县寻找三彩罗汉像的经历,情节惊心动魄。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贝尔契斯基的《中国行记》
    河北易县,古称易州,在清代,易县属皇家陵寝西陵的管辖范围,清末民初,西陵的管理较为松懈,过去封闭的西陵已是大多数人可以到访的地方了。贝尔契斯基来到易县后得知,一些外国古董商早已来到这里,他们出高价购买罗汉像。当地百姓因此在夜里潜入山中偷运罗汉像,却不慎打碎了几尊。得知此事后的当地官员,以保护佛像的名义逮捕了偷运佛像的村民和古董商。贝尔契斯基一方面寻找罗汉像的下落,一方面决定亲自寻访那处藏有罗汉的山洞,为此他回去准备了手枪、绳索等物,与一位摄影师一同再次来到易县。
    贝尔契斯基第二次的易县之行,做事相当谨慎,他们以散心为借口住在了西陵附近的永福寺,私下暗中打听藏有罗汉像的山洞位置,从当地百姓那里得知,藏有罗汉像的山洞被称作“睒(shan)子洞”,洞口在一极陡峭和隐蔽的山中。得知位置后,贝尔契斯基即动身前往山中。他先到访了第一次去过的有观音像的那座山洞,但他发现,观音塑像已经遭到了破坏,像是不久之前发生的。随后,贝尔契斯基找到了睒子洞,进入山洞后,对于当时洞内的景象,他在书中这样描述:“山洞三面的岩石上都凿有狭窄的平台,平台上神龛杂乱无章地摆放着,从粗糙的后壁上伸出的一块厚石板上有一个祭台,祭台上有洞内仅存的几件还算完整的物品,一尊未上釉的弥勒佛像及两尊立姿的侍从像.我随手拿起祭台上的一鼎香炉,香炉竟在我手中碎裂了…”得益于贝尔契斯基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再次看到当时睒子洞内的景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贝尔契斯基在书中细数寻访易县罗汉的细节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八佛洼山睒子洞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睒子洞内的景象
    根据他在书中的记载:在罗汉像被盗运后,当地政府曾虚张声势逮捕惩处了一批盗运藏匿罗汉造像的窃贼,包括为贝尔契斯基探听消息的古董商。其实,地方官员只不过是眼红出卖罗汉像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监守自盗的官员,一方面声称要将罗汉安置供奉于某一庙宇,另一方面则巧妙暗示贝尔契斯基,造像尤可善贾而沽。这笔交易是否做成,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书中关于此事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此后只字未提。然而在后来的调查中发现,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三彩罗汉像有8尊是经由贝尔契斯基之手,转卖到世界各地的。
    目前收藏易县三彩罗汉像的博物馆机构有伦敦大英博物馆一尊、巴黎吉美博物馆一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二尊、波士顿美术馆一尊、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一尊、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一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一尊、日本私人收藏一尊,还有一尊原藏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1945年苏联红军攻打柏林在战火中受损,受损的罗汉像现藏于彼得堡冬宫博物馆。这组罗汉像分布在3大洲,7个国家。据调查,当年在罗汉像盗运过程中至少毁弃了三尊,其他的罗汉像如果尚存应被私人收藏。令人痛心的是这16尊罗汉像竟没有一尊还在中国,国内对这些三彩罗汉的研究更远没有国外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两尊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巴黎吉美美术馆收藏的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收藏的经战火的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收藏的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宾州大学考古学人类学博物馆收藏的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罗汉像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日本松方幸四郎收藏的罗汉像
    罗汉是佛陀弟子中资格最老、果位最高的16个护法。直到唐朝,完整的16罗汉名单才出现于中文佛经当中。之后又有18罗汉。500罗汉之说。这批三彩罗汉像采用白色陶胎,质地紧密,通体施三彩釉,与唐三彩相似,故最初被认为是唐代之物。后经过研究和考证,包括对罗汉像进行热释光测试,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易县罗汉造像年代在12至13世纪之间,相当于辽金时期。    
    但如此高质量的铅釉瓷造像为何会出现在河北深山的山洞中呢?近代在对睒子洞的考查中发现洞内留存有两方石碑,分别是康熙年间的“重修碑记”和明正德年间的“造像圆满之碑”。
    康熙年间的“直隶保定府易州西北三十五里百花山睒子洞重修碑记”,落款为“大清康熙六年岁次丁未季春望月谷旦立”,碑文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辨析。另一方“造像圆满之碑”则完整的记述了睒子洞于明正德十四年的一段史实:明正德年,易州当地的官员宋均乐善好施,时常为当地寺庙造佛,以尽祈福之意。正德十四年,宋均将历年所造佛像送往睒子洞存放,时睒子洞内有僧人金山在此修行,他与友人祁原在洞内盖殿三间,烧香祈福。另据专家推测,康熙年间,当地百姓集资重修了洞内所藏的佛像,雍正时,由于陵寝的圈点,睒子洞圈在陵寝管辖区域内,清皇陵管理严格,睒子洞被封闭,不为一般人所知。随着清朝的没落,踏访西陵的人越来越多,尘封百年的睒子洞重新被发现,洞中的罗汉像遂成为争夺的珍宝。根据石碑的记载,睒子洞是明正德年间开始存放佛像,那么这些被断代为辽金时期的罗汉像是什么时候存放进去的呢?仍然有疑问。
    还是再来看看这些罗汉吧,它们是手工塑形、施釉的瓷器,虽然其体量比真人尺寸略大,却在人体比例和结构上拿捏的甚为精确。塑像面容生动。袈裟自然下垂,露出手和脚。西方人认为,这些罗汉像是极为罕见的中国写实主义雕像,就艺术和技术水平而言,堪称中国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故此,它们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深受美术学界的关注。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罗汉的面部表情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20世纪初期,梁思成先生在留学宾州大学期间,曾在宾大博物馆瞻仰过易县三彩罗汉像。在后来出版的名著《中国雕塑史》中,梁思成写道:“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或容态雍容,…或蹙眉作恳切状,要之皆各有个性,不徒为空泛虚缈之神像。其妙肖可与罗马造像比。皆由对于平时神情精细观察造成之肖像也。不唯容貌也,即其身体之结构,衣服之披垂,莫不以写实为主;其第三量之观察至精微,故成忠实表现,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也。”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梁思成先生在他美国的母校宾州大学
    现代旅美画家、艺术评论家陈丹青先生在他的对话节目《局部》第二季中专门介绍了“易县的罗汉(可点击进入),在节目最后他说,梁思成也好,熊秉明(旅法著名雕塑家)也好,包括他自己,都是起初景仰西洋人的艺术,跟从西洋人的大师,反而是到了美国,到了法国以后,才越来越知道自己祖宗的伟大,而且呢,是一种不可追寻的伟大。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七)——易县辽代三彩罗汉(修订稿)
陈丹青先生带你走进易县的罗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