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大红袍

(2020-12-02 07:11:14)
标签:

武夷山

岩茶

大红袍

分类: 旅游扎记
寻访大红袍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也是红茶的发源地,1734年,有“茶仙”之称的福建崇安县令陆廷灿在《续茶经》中记载:“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为洲茶”,武夷山的岩茶和红茶都闻名遐迩。我们到武夷山游览正赶上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的最后一天,路上有些堵车,到车站接我们的师傅说,前面正在举办斗茶大会,于是绕道把我们送到了酒店。
    到武夷山旅游除了欣赏其灵山秀水,品味武夷山的茶文化也是主要内容。武夷山岩茶享誉海内外,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茶叶的制作可追溯到汉代,武夷岩茶是半发酵的乌龙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
    我们预定的九曲度假酒店位于九曲溪漂流码头边的星村镇,全镇现有生态茶园6.35万亩,约占武夷山市茶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武夷岩茶品种最多的乡镇,被称为“武夷岩茶基因库”,已仙逝的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在考察过星镇茶产业发展以后曾欣然题词“武夷岩茶第一镇”。星村镇还是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发源地,红茶从这里走向世界。
寻访大红袍
张天福题写的武夷岩茶第一镇
寻访大红袍
我们预订的九曲度假酒店就位于九曲漂流码头边
寻访大红袍
酒店边的天上宫
寻访大红袍
武夷山天上宫是闽北最大的妈祖庙
寻访大红袍
星镇九曲古茶道
寻访大红袍
星镇也是红茶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发源地(图片来自网络)
    武夷岩茶最负盛名的品种要算是大红袍了,被誉为“茶中之王”,大红袍的母树生长在九龙窠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九龙窠现在是武夷山风景区内的一个景点。我虽不擅品茶,但听过关于大红袍的传说,说的是有一个穷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寺老方丈发现,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泡茶治好了他的病。这位秀才高中状元后,回到武夷山将皇帝御赐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映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是传说就有许多不同的版本,但都是说其有治病的神效。我们特意乘坐景区的观光车前往寻访这神奇的茶树。
    九龙窠景区,是一条通往天心岩的峡谷,两边是高耸的石壁,深谷幽幽,溪水清澈,日照的时间很短。山谷中栽培着不同品种的岩茶,这里是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的名枞园。
寻访大红袍
武夷山九龙窠景区入口
寻访大红袍
这里是是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的九龙名枞园,石碑上刻着园中武夷茶的品种
寻访大红袍
武夷水仙
寻访大红袍
武夷金桂
寻访大红袍

寻访大红袍
深谷幽幽
寻访大红袍

寻访大红袍
茶花还开着
寻访大红袍
峡谷中溪水清澈
    山谷中有一处较开阔的地方,岩壁上刻着“岩韵”两个大字和范仲淹的《武夷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岩韵特指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韵味,在冲泡七八次后,依然有浓重的茶香。号称茶皇的乾隆有诗《冬夜烹茶》盛赞武夷岩茶“气味清和兼骨鲠”,被认为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寻访大红袍
岩韵”和范仲淹《武夷茶歌》石刻
寻访大红袍
大红袍为国家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
    再向前走有一个小亭,需向右转绕过前面的山崖,形成一个四面山石的九龙涧,在岩石上有8株老茶,因终日极少阳光照射被命名为“不见天”,山岩上还刻着“不见天”。
寻访大红袍
山间小亭
寻访大红袍
不见天茶树
寻访大红袍
九龙涧
    过了“不见天”又豁然开阔,有一个残破的石门,在右前面山腰上的一丛灌木,就是大红袍的母树了,边上的“大红袍”三个字是1927年天心寺和尚镌刻的,山崖下有一个石柱刻着“大红袍记”,还有一个介绍大红袍母树的牌子,说母树仅存6株,距今有340余年,生长于岩腰,就势筑台。大红袍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成茶独特芳香,回味无穷,史传有神奇药效。游客们都争相在大红袍母树下留影。
寻访大红袍
残破的石门
寻访大红袍
岩腰上的大红袍母树
寻访大红袍
大红袍母树
寻访大红袍
山崖下的《大红袍记》石碑
寻访大红袍
大红袍母树标牌
寻访大红袍
在大红袍母树下留影
     原以为大红袍数百年的母树应该是枝干粗壮,但确实不可貌相。听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主席在会见时送给他4两武夷山的大红袍茶叶。事后满腹狐疑的尼克松问周恩来总理:“怎么只有这么少的茶叶?”周恩来总理打趣地说:“一点也不少啊,这差不多是给了你半壁江山了。”那时大红袍母树每年产茶也就8两多,稀少珍贵,能喝到真正大红袍茶叶的没有多少人。
    武夷岩茶直到1978年总产量才6400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茶叶生产得到重视,目前全市有10多万亩茶山,年产已超过8万担(毛茶),茶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接送我们的司机,经营酒店餐厅的女服务员都有自己的茶山。
寻访大红袍
司机家的茶山,据说他们在九龙窠还有茶山,采茶季节要顾十几个帮工。
寻访大红袍
在司机家的茶厂品茶
寻访大红袍
茶厂的女主人介绍说他们是世代的茶农,茶叶也卖到北京的马连道茶叶市场。
    网上记录了大红袍品牌的历史: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1994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通过鉴定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成果;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规范了一系列生产、制作、产品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GB18754《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武夷岩茶按茶树品种分为名枞、传统品种两类,按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类,我们现在喝到的大红袍应该都是通过无性繁殖的茶树,采摘茶叶后制作成的。2004年,武夷山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同年,国家文化部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榜上有名,成为第一个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武夷山市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养护(司机说2004年之后就停采了)。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从九龙窠我们乘景区的观光车出北门,那里武夷山正岩核心村天心村民间斗茶节还没有结束。天心村位于武夷山景区内,全村500多户,百分之九十都从事茶产业。2000年,为了武夷山申遗成功,村民们顾全大局搬出了景区,如今景区外的一条街都是他们开设的品茶卖茶的茶叶店。2001年村民们发起民间斗茶活动,成为弘扬武夷山茶文化盛事。
寻访大红袍
武夷正岩核心村天心村民间斗茶节
寻访大红袍

寻访大红袍

寻访大红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