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海港城市以弗所(土耳其旅游六)
我们在时断时续的小雨中游览了著名的罗马古城以弗所。以弗所又译作艾菲斯,距离土耳其的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大约50公里,曾是凯斯特古河流入爱琴海的入海口,公元2000多年前就凭借着便利的海上贸易,发展成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地区。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将以弗所纳入希腊帝国的版图,人口达20多万,成为帝国中仅次于亚历山大城的第二大城市,是小亚细亚地区商业、政治和文化宗教中心。在接下来古罗马统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罗马帝国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城中的建筑也大部分是罗马时期的。以弗所除了具有罗马帝国的辉煌,还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圣约翰和圣母玛利亚均在此度过晚年,圣保罗曾在此传教,并建立了以弗所新约教会,著有传播新约的《以弗所书》。后来由于泥沙的淤积,使其失去了港口城市的优势,逐渐衰落,到15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以弗所彻底衰败了,只能从残存的遗迹中一睹往日的辉煌。西方人将其称为土耳其的庞贝,大约指的是它们都是废墟,然而无论从城市的规模、历史、经济、宗教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庞贝都难以望其项背。只不过庞贝毁灭于威苏维火山瞬间的喷发,定格了当时的城市和生活形态。
我们是从以弗所的南门,也叫上层门进入古城的,然后一路下行,与当年从海上来以弗所的商人走的路径正好相反。首先看到的是依山建造的公共浴室,两层楼的拱门建筑,罗马人是个酷爱洗澡的民族,古城里有多处公共浴室。
林立的罗马柱
通往小剧院的侧门
在侧门留影
我披着一次性雨披(在英国旅游发的)在以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命名的城门留影
罗马大街(克里特斯街),以当地一个祭司的名字命名,是以弗所从赫拉克勒斯城门到塞尔瑟斯图书馆之间三条主要街道之一。克里特斯街道两侧的建筑保存得较为完整,有喷泉、纪念碑、雕像和商店,南侧的商店有两层,商店前有屋顶保护行人免受日晒雨淋。斜坡上还有许多以弗所富人的房屋,有柱廊、画廊,铺马赛克的地面。公元3世纪时,克里特斯街的道路两旁已经竖立着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柱街灯,每当傍晚华灯初上,这个港口都市商船如织,车水马龙,一番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罗马将军安东尼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
街道上马赛克的路面
精美的图案

图拉真喷泉位于街道的右侧,是一座两层楼建筑,约12米高,建于公元104年,图拉真(TRAJAN)是罗马帝国武功最显赫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它是以弗所最优秀的纪念碑之一,四周有立柱和雕像。这些雕像是希腊诸神中的狄俄尼索斯(酒神)、萨梯(森林之神)、阿芙罗狄蒂(爱与美的女神)和皇室成员,这些雕像现存以弗所博物馆。
厕所的坐便位
塞尔瑟斯图书馆位于克里特斯街和大理石街交叉口,建于公元117--135年,是以弗所一位总督为纪念其父塞尔瑟斯统治以弗所而建。塞尔瑟斯图书馆是以弗所最漂亮的建筑,古代世界三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帕加马和塞尔瑟斯图书馆)之一。
图书馆立柱中间4座雕塑分别是智慧、仁慈、学识、慈祥女神,现存维也纳以弗所博物馆,壁龛内的雕塑为复制品,图书馆可藏书2万本。图书馆经过一定修复,是景区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

栩栩如生的女神像(图片来自网上)
图书馆廊柱顶部精美的雕刻
这座显赫的图书馆,当时聚集了很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成为了古城一个重要的社交娱乐中心。图书馆河对面是一座妓院,之间修有一条通道,在通道处,安放着象征生殖与丰饶的多乳房希腊女神阿尔忒弥斯神像。以弗所目前放的是复制品,此原品目前在以弗所博物馆,是镇馆之宝。(图片来自网络)图书馆仅允许男人进入,他们可以以读书为名,进入色情娱乐场所。
在街道的地板上刻着一个古老的路标:一个方块代表图书馆,一只脚指向图书馆对面,路标上还雕刻着女人头像、一枚硬币和一颗心,暗示“图书馆对面有美女,但要有钱才欢迎!”进妓院的人用脚印的大小来衡量年龄,凡是脚印小于这个尺寸的男子,表示未成年,便不得进入妓院。(图片来自网络)
墓地的石棺
景区中最著名的是阿尔忒弥斯神庙,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我将塞尔瑟斯图书馆误认为是神庙,前面的游记中还是这样写的。查过资料,才知道神庙是在山坡上,我们并没有去参观,那里仅留下了一根不起眼的石柱,发掘出的神庙大部分艺术品都被运到英国,如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阿耳忒弥斯神殿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其规模超过了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也是最早完全用大理石兴建的建筑之一。它以建筑风格的壮丽辉煌和规模巨大而跻身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
在建成后的近200年时间里,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东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着摩肩接踵前来朝觐的人们,很快成为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希腊移民城邦的香客们向往的圣殿。不幸的是,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这座壮丽的神殿在一场大火中变成了废墟。据说这场火灾是一个名叫黑若斯达特斯的纵火狂所为,这个家伙长期以来寂寂无为,急于想通过实施一项能引起轰动效应的举动使自己万古留名。他非常清楚,能够让人青史留名的好事不是谁都能做,那就干点坏事也成。于是,火光中,神殿坍塌了。
这座神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没有了它,人们的灵魂也仿佛无所归属。后来,人们又在神殿的原址上按原样重新建起了一座神殿,比原来的神殿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筑,其占地面积达到了6050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神殿内外都用铜、银、黄金和象牙制成的精美浮雕加以装饰,而神殿中央则设有一个呈"U"字形的祭坛,供奉着阿耳忒弥斯女神的雕像。这座重建的神殿在此后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傲然挺立,直到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时才又遭逢了厄运,那帮强盗将神殿内的财宝悉数劫走,神殿也在这次劫掠中惨遭破坏。后来,以弗所人曾试图再次重建神殿,但由于耗资巨大而难以实施,重建计划无奈搁浅。公元5世纪初叶,以弗所为东罗马帝国所占领,奥德修斯二世将神殿视为异教徒的聚集场所,下令彻底拆毁。从此,这座伟大的建筑奇迹便从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
今天,我们只能从作为文物的以弗所人的钱币上看到这座神殿大致的模样。1869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特陶·伍德发现了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874年。今日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旧址处,人们用发掘出的大理石拼成了一根石柱作为标记。
以弗所古城遗迹的发掘仅仅是一小部分,我们也只游览了几处重要景点,它宏大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历经沧桑残缺的美已经令人震撼不已,也许是因为城中供奉的大多是罗马的皇帝,直到2015年7月,它才终于申遗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