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2018-02-27 06:41:21)
标签:

杂谈

文化

历史

分类: 北京风光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北京是座皇城,除了紫禁城,小胡同里还有不少王宫贵族的深宅大院,名人故居。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24号的竹园宾馆,原来是清朝大臣盛宣怀的宅子,解放初期,时任政务院第一副总理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曾住在这里,据说董老嫌这里太大搬走了,1956年康生搬了进来,一直住到1975年去世。康生死后,宅子起初闲着。后来,我国与以色列进行建交谈判,为了避免走漏风声,就把以色列代表团安排在这里。再后来,就改成了宾馆。
    我们从网上看到对竹园宾馆的介绍,也抽空去逛了逛。按照高德地图的指引,我们在六铺炕下了车,向南穿过二环,再走了几百米,看见一个胡同口立着个牌坊,上面写着“竹园”,于是拐进去,几乎在胡同尽头才是竹园宾馆,深藏不露,难怪不少住在周边的居民都不知道有这个竹园。
    进了宾馆大门,院子里停了不少车,穿过一个两边挂着红灯笼的通道可以进入后院,后院开阔,竹林、松柏茂盛,院中套院,有两座三层的楼房——听松楼和咏松楼,各有20多间客房。除了一些房子作为会议室和餐厅外,园中的许多建筑和院子上了锁,标明是“办公区域,谢绝参观”。我好奇地问前台的服务员,后面两座楼房也是康生家吗?服务员回答说,那两座楼是后来盖的。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竹园宾馆前院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前后院过道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过廊的拼花地砖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园中松竹茂盛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两栋三层楼的宾馆客房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听松楼内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咏松楼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园中有园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竹园宾馆中的餐厅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从前院到后院的过廊边,有竹园主人盛宣怀的介绍,盛宣怀(1840—1916)江苏常州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派巨擘,颇得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的赏识,称赞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他经手创办了第一家轮船招商局、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铺设了第一条铁路干线,…… 成为“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的当时最大的官商,是动上海商埠崛起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个商人,还创办了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中国官办的第一所工科大学)和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其大视野、大格局、大谋略、大运筹,确为一代翘楚。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前后院过廊边关于盛宣怀的介绍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盛宣怀的老上级李鸿章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支持洋务派的慈禧太后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53岁的盛宣怀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晚年盛宣怀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1908年盛宣怀、庄夫人与亲友在日本合影
    然而他搭的是晚清这艘在风雨飘摇中的破船,当清朝政府打算改变各省自办铁路造成的效率低下,且线路互不相通的局面时,激发了天下大乱,四川的保路运动,导致了武汉新军起义,爆发了辛亥革命。主张收回路权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被清廷弹劾、追责,成为替罪羊,他仓惶躲进美国使馆,经天津逃亡日本避难。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逃亡日本穿上洋装的盛宣怀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细说盛宣怀家族》中有一段关于盛宣怀逃亡后,北京房产的故事。说的是,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将家眷迁来北京,派人四处觅房,相中了盛宣怀在府学胡同的洋式楼房,逃亡在外的盛宣怀通过亲家孙宝琦(民国初期曾两度出任总理,和袁世凯也是儿女亲家)中斡旋,将自己的房子让给袁世凯住,以讨好袁世凯,袁世凯在这里住了半年多,又迁往中南海,此屋后来由段祺瑞接着住。文中还说,“据说解放后,此屋归康生居住。”如果说的是竹园,地址不对,如果不是竹园,就不应该是康生居住,盛宣怀在北京的房产大概也不止一处。
   《南方人物周刊》曾登载李涵讲述的“一个盛宣怀,半部晚清史”,盛宣怀经手了洋务诸项要政,而且生前十分重视企业档案和个人档案的保存,在上海图书馆保存的17.8万私人档案——盛档,无疑是研究清史的宝藏。“四人帮”曾为批判邓小平而整理盛档,盛家的后代、舒同的继子王征为盛档的整理开发拜访过胡绳、丁关根,后者曾明确地表示:“盛宣怀就是改革开放啊,他的一套到现在还管用啊,把这件事情抓一下。”1997年上海成立了“盛档整理小组”,2007年又成立了“盛宣怀档案出版编纂委员会”和“盛宣怀档案研究中心”,到目前为止,盛宣怀档案已经全部输入电脑并系统编程,读者可以在上海图书馆的电脑上浏览。长期以来我们对晚清的洋务运动持批判的态度,《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则对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给了比较正面的宣传,其中盛宣怀的戏份也不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研究这一段历史对于总结经验,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应该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1923年落成的盛宣怀铜像
小胡同里的深宅大院——竹园宾馆的故事
盛家后代王征在上海交大盛宣怀铜像揭幕典礼上讲话

注:有关盛宣怀的黑白照片来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细说盛宣怀家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