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我认真梳理了幼儿园下发的“调查问卷”,看到各位家长都谈了好多观专题片后的感受,最大的收获是思想观念转变了,这是教育孩子最关键的一点,最核心的一点;谢园长也推荐给我观看,看后收获很大,从七个专题片中提炼出了学前教育家长最关注的五个关键词:
快乐 习惯 兴趣 健康 学习
关键词解读:五个关键词中,哪一个排在第一呢?回答是都排在第一,再仔细看一下,实际上,前四个都是为第五个“学习”服务的,快乐是学习的动力,快乐是学习的源泉,习惯是学习的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健康是学习的保障。
这五个关键词同样可以适合即将入小学的孩子们:让每个孩子在五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健康(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快乐,对求知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最幸福、最快乐的事,孩子将会是最棒的。
同时,家长们还提了一些着急的问题:孩子精力不集中怎么办?孩子不听话、坐不住,习惯太差怎么办?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繁重的学习、烦人的作业、长时间的用脑等等)孩子没有上学前班,没有提前学拼音、识字能跟上吗?
(一句话:不用着急,着急是没用的,不能顺其自然,要正确面对)
由于时间有限,仅交流两个问题的看法:
一、上小学前,没有学习汉语拼音、识字的孩子和学习了汉语拼音、识字的孩子有差别吗?
我的看法是没学习的孩子和学过的孩子相比是没有差别的,(并不是没学过的孩子差,学过的孩子就优秀)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出现差别。
我要告诉家长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孩子入学后最主要的不仅仅是学知识(拼音、识字、算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喜欢学习,喜欢上课,喜欢上学,喜欢同伴,喜欢老师,喜欢学校,喜欢小学生活。感觉到上小学太好了,太有意思了,每天都愿意早早来上学。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严格地说,对于拼音、识字写字的教学,学校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学培训,一年级教师的选配,特别是语文教师的选配,要找一些有多年低年级教学经验的老师上课的,其他老师,如培训班的老师、幼儿园的老师,她们是很难担当此重任的。最担心的是他们会教错。一旦孩子们接受了错误的知识,再改就更难了,这是很可怕的。
对于没学过一年级知识的孩子,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好习惯养成了,孩子一定会很棒的。相反,有的孩子学过了拼音、认识了许多字,当老师教学时,他们总认为已经学过了,孩子就会感到很无聊,无兴趣,最大的危险是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把学习理解成很容易的事情,专注力不强,这样,老本吃完了,学习后劲也没了,也就出现了厌学、烦躁等不良情绪。家长强迫孩子去学一年级的知识真的会影响孩子上学的兴趣。这样,养成好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孩子会越来越棒,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孩子学习会越来越吃力。
告诫大家,牢记学前教育绝不能小学化,更不能参加学习培训班。
二、孩子入小学后怎样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做好上学的准备工作:
思想准备:家长对孩子上学不要与顾虑,要认为是件好事,孩子长大了,到了入学年龄了,该轻松愉快地面对。
2、选好学校,参观学校 (选一所适合孩子上小学的优质教育很难)
对孩子要激发孩子上学的欲望,一定要带学生到所报的学校去看看,看看教室、午休住宿的地方,活动场地,校园环境,让孩子对学校有向往之情。
3、物质生活上的准备:按时作息、按时就餐。
4、学校、教师的准备
为孩子营造入学的氛围;打造一切的焕然一新(教室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床铺整齐);准备好孩子的学习书籍、学习生活用品;教师衣着的整洁、精气神;
(二)做好入校后的适应工作
1、在最短最关键的时间(一周)让孩子喜欢学校的一切,喜欢上学。感觉上学真好:班内全体教师要全身心靠上,及时了解、走近、关爱、喜欢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
2、用4到6周的时间(国庆节过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上学习,初步养成基本的学习、生活习惯,基本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
习惯的养成: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说,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整理物品,善于动脑,注意力集中,喜欢读书,读书的姿势,喜欢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良好的坐姿、生活习惯等等。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自觉)的行为。
举例:4到6周拼音学习具体谈学习习惯的养成。
3、年后孩子就省心多了,六一入队时,孩子良好的习惯已形成。
(三)家长在孩子入学后需注意的问题:
1、家长和孩子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要感觉到太累,更不要着急(急于求成)。这样,家长就出问题了。
查找累的原因:期望值太高;对孩子的许诺、迁就太多;对孩子的担心太多,总放不下孩子;爱的多;计较的太多。
淡化孩子入校后的遇到的一些琐事,不要计较。如:孩子的座位的调整、同学间的推搡(小磨擦)、孩子关心不够。
主要任务:帮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喜欢上学。
要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及时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好沟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按时到校。
2、学会守望孩子,不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
好的父母守望孩子,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不要小看每一位孩子,放开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
一位中学的家长找到我,谈到快崩溃了,原因是家长工作很忙,每天回家要辅导孩子九科的学习内容,实在支撑不了了,怎么办?我给他谈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说服了家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家长要做孩子成长的教育者、陪伴者、指导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成为一名学习者、研究者,读懂孩子,研究孩子,用心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举男孩子教育的例子:男孩和女孩的大脑有100处不同。)
4、尊重、喜欢、真爱我们的孩子。
作为老师、家长要是能真正做到喜欢、关爱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将会多么幸福!我们的孩子也会是更棒的!但是,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老师对孩子的爱:细到点点滴滴,实到扎扎实实,全到方方面面。
最后送给家长一开始提到的家长最关注的5个关键词:
快乐 习惯 兴趣 健康 学习
一句寄语:让每个孩子在五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健康(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快乐,对求知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最幸福、最快乐的事,孩子将是最棒的。
敬告参加家长会的大班家长:
昨天由于时间太仓促,不少问题没能讲具体,好多典型的教育孩子的案例没能和大家交流,有些看法不一定正确,还请家长多包涵!最近我开通了家长信箱专栏,如果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困惑的地方,我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以后我会在家长信箱中一一解答有关家长的困惑。
新浪邮箱:ddhz1019@sina.com
网易邮箱:Jfl3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