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街老街:《2014’江阴老地方在哪儿?》之七十三

(2015-11-23 19:06:31)
标签:

江阴

老街

南街

适园

杏春

分类: 老地方在哪儿

南街是江阴古城内东西向的三条老街之一,因为位于南侧一条,故名南街。南街自城内西城门开始,向东依次经过西横街、童梓巷、太平桥、观巷、迎福寺、剪金桥、武庙巷、布政坊巷、小塔巷、准提庵、锁巷、圣母桥、青果巷,然后连接大巷到东横街庵巷的三公祠。

旧时,江阴古城有护城河和古城墙,西侧城墙即为现环城西路,南街东端穿过出西城门天庆门,出城门城池后不远有条郑泾河,郑泾河上有座桥,称为杏春桥。杏春桥,原叫文明桥,明万历36年(1608年)由江阴兵使蔡献臣建,老百姓称其为新桥。文明桥是清代江阴人出入西门的必经之桥,桥下的郑泾河,是无锡来的太湖水入江的主要通道之一,桥西有一座亭子,中间供着城隍神像,称为望来亭。清道光十三年(1833)十月,文明桥重修,至第二年四月竣工。知县陈希敬将文明桥改为文富桥,李兆洛写了《重建文明桥改名文富桥记》,书中说道,把桥名改为文富,希望江阴在文章之美、民物之阜方面能够超过历史上的辉煌时期。那么文富桥是何时改名为杏春桥的呢?这要提及石拱桥东西两侧的杏春老街。老街以杏春为名,其实与这里居住一位姓陈的名医有关,寻觅“杏春”的典故,可追溯到三国时代,当时陈名医的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收分文,但他要求在街边空地上,重病患者病好后种杏树五棵,病情轻者病好后种一棵,积年累月,种植的杏树蔚然成林,杏春街名称由此而来。文富桥改以“杏春”命名,还是民国的事,杏春桥于20世纪60年代拆除,198711月桥址南移80米重建。

http://s1/mw690/003ifwztgy6Xe7mQ8qQ80&690

如今的杏春街已经不再,但依稀可辨旧日的风采,杏春街旁有棵古老的银杏树,古银杏树旁就是雷祖庙,这里曾作为杏春小学、培智学校的居所,如今却是剩下了一棵古树依然枝繁叶茂。

http://s14/mw690/003ifwztgy6Xe7nZ7Nbad&690

旧时江阴城外西面的居民都从天庆门进城,但现在城墙拆了,城池没了,只有南街北侧始建于唐宋时期兴国古寺依然矗立在原地,不得不说是件幸运之事。

除了西横街东侧的兴国寺附近热闹一点外,南街其实那时应该并不繁华,甚至在塔南这块区域,因为荒芜,解放后还曾一度为城区仅有的两处蔬菜基地。

http://s14/mw690/003ifwztgy6Xe7rCdwpad&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tHjTR6b&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Xe7rKyON35&690

http://s3/mw690/003ifwztgy6Xe7rO9HQ02&690

http://s16/mw690/003ifwztgy6Xe7rRcpF8f&690

http://s4/mw690/003ifwztgy6Xe7rVvTJ03&690

http://s7/mw690/003ifwztgy6Xe7s00qW66&690

http://s1/mw690/003ifwztgy6Xe7s4tR610&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s8e0zfb&690

过兴国寺向东有一条古老的童梓巷,巷子旁原有一条小水渠,水渠上架着一座名叫太平桥的古石桥。提到童梓巷旁的水渠,其实得说下古城内南侧的灌河,灌河原名应该称为观河,因附近的天寿观而得名。灌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支流伸向北侧,因此又称为双鱼沟。西侧的支流上经过南街的桥就是太平桥,而东侧支流双鱼沟上的桥称为剪金桥。

剪金桥,又称为太宁桥、太凝桥。剪金桥旁有条古老的街巷,称为剪金街。剪金桥名字悠然迷离,其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当年吴王和西施为了一生一世的幸福,来到剪金桥北侧的迎福寺烧香,烧香后来到太宁桥上,西施看见了一件玉如意,娇声扯着吴王的臂膀买,吴王搜遍全身银子,居然不够,尴尬之余,吴王毅然剪断身上的金饰为美人买下如意,剪金桥因此而得名,剪金街也因桥而名。

http://s3/mw690/003ifwztgy6Xe7w2kQa02&690

南街过武庙巷和布政坊巷,有座适园。适园占地6亩有余,为江阴著名画家陈式金于清咸丰四年(1854)就宅旁隙地所建。此园古朴雅致、具江南园林特色,列为我国现存百座著名私家园林之一。

明清时期,江阴城内有陈、沙、章、祝四大家族,陈祝两家当时都是江阴的名门望族。陈家后人陈式金(字以和)出生在南街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陈宏度是清乾隆末年的进士,父亲也是个读书人。陈式金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从小就喜欢画画,长大后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后来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山水画师。咸丰四年(1854)陈式金的邻居因为家中变故急需用钱,打算把家中空地卖出去,然而一直找不到买主。住在西墙外的陈式金家中已有房屋百余间,但闻讯后,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援手,以主家出价的双倍价格把邻居祝家的地和房屋就买了下来。陈式金想自己喜欢书画、篆刻,于是开始设计建个花园。经过陈式金亲自设计、精心布局,还请能工巧匠打造,历时8年努力最终建成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园林。

陈式金对朋友说“无意为园而适成之,就名为适园吧。”适园俗称“陈家花园”。适园建成后,大江南北文人墨客都纷纷慕名而来,并向他求画作。因为求画者不绝于门,他将画室起名为“易画轩”,即用诗作来交换画。久而久之,向他易画的诗作集了一厚册,他编了一本《易画轩赠诗文稿》。据说全盛时期,收藏名人字画碑帖达500多种,陈式金把这一珍品一一写成题解,变成《自娱录》16卷,他还请匠师把38幅镌刻于石,如今大部分石刻已经不存,仅有元代倪元林山水石刻一方,梁同书、董其昌等少数几方手迹石刻,而壁间存有晋王羲之《换鹅碑》则是文庙移过来的。

适园建造特点有山有水,小中见大,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轩、亭、廊、池、桥、假山布局恰到好处,并与陈氏住宅有机结合。园门设在住宅东侧,左右列一对石狮子,门洞上砖雕“万物有春”。园中心稍偏南为“镜湖”,湖北为假山双峙,叠山嵯峨,古藤青络。湖南之滨,有精舍3间,曰:水流云在之轩,东连过香廊、曲桥,至秋声舫。舫前为“响秋”轩,舫后为易画轩。再过斜廊达“得爽亭”,中嵌巨镜,湖光山色,尽收其中。沿回廊向北有三间式仿明抬梁敞厅,名“得蝶绕云山馆“。西隅收藏书画之所的斗室名”秋入潏波“。

清咸丰庚申1860年,太平军攻占江阴,陈式金携家属渡江北上,避难苏北,五年后返回江阴,南街陈家数百间房屋在战火中严重损毁,但与之毗邻的适园却仅仅局部受损,据说是与太平天国广王李恺顺在此设为王府分不开的。陈式金之子陈曦唐(清光绪丙戍进士、工部主事)承先父志,补廊培屋,植树浚池,十余年后渐复旧观。自集句为联曰:“处阴休影处静息迹,为鸟植林为鱼凿潭。"解放后,迭经市政府拨款整修,使园林大为改观。

http://s2/mw690/003ifwztgy6Xe7AtpZLd1&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zochZ1b&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Xe7zs3AN65&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Xe7zwT6Bc5&690

http://s2/mw690/003ifwztgy6Xe7zAv4db1&690

http://s13/mw690/003ifwztgy6Xe7zHDiI1c&690

http://s16/mw690/003ifwztgy6Xe7zLsPJcf&690

http://s5/mw690/003ifwztgy6Xe7zPqg404&690

http://s8/mw690/003ifwztgy6Xe7zStlJ57&690

http://s13/mw690/003ifwztgy6Xe7A9tco8c&690

http://s13/mw690/003ifwztgy6Xe7AdE4c9c&690

http://s8/mw690/003ifwztgy6Xe7Ahm6zc7&690

http://s16/mw690/003ifwztgy6Xe7AlgeP8f&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Apfir4b&690
http://s13/mw690/003ifwztgy6Xe7Dm9d22c&690

http://s10/mw690/003ifwztgy6Xe7DyKKt79&690

http://s1/mw690/003ifwztgy6Xe7DDggo90&690

http://s3/mw690/003ifwztgy6Xe7DHzfI92&690

http://s3/mw690/003ifwztgy6Xe7DLT3Qe2&690

http://s7/mw690/003ifwztgy6Xe7DPtxYa6&690

http://s5/mw690/003ifwztgy6Xe7DTfQoc4&690

http://s15/mw690/003ifwztgy6Xe7DXMIK4e&690

http://s14/mw690/003ifwztgy6Xe7E1tGR6d&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Xe7E5I3jf5&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Edpdpdb&690

http://s10/mw690/003ifwztgy6Xe7EyxZvf9&690

http://s4/mw690/003ifwztgy6Xe7EOOrx83&690

http://s6/mw690/003ifwztgy6Xe7F806N15&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FpUMj7b&690

http://s11/mw690/003ifwztgy6Xe7FxuNI2a&690

南街适园向东即为北锁巷、南锁巷,锁巷东侧为市河,市河上架着一座古桥,称为市桥。这是一座横贯南北穿城河上的单曲石拱桥,该桥始建年代不详,曾遭废弃,至清嘉庆十年(1805)重建,上世纪60年代初被拆除。此处之所以称为市桥,有两个原因,一是该桥位于十字路市口东侧,四个路口(南街、大巷、北锁巷、南锁巷)都有高耸的牌坊矗立着,四周店面较多,曾属交通要道经济商业中心,所以称为市桥头。二是该处西桥堍有块荒地,明清两朝时处决犯人常在此桥堍,是古代杀人场,古代称处决犯人为“弃市”。江阴早期革命烈士周水平,1926年就被斩杀于市桥西堍刑场。

市桥东侧因旧有圣母庙而得名圣母桥。那么圣母庙怎么个来历呢?按刘遴之《神异录》云:“广陵县女,杜美有道,县以为妖桎梏之忽变,形奠之所之,因其处为立庙,号曰‘东陵圣母’。古老相传,梁普通中有商人乘船,夜梦妇人曰:‘我即东陵圣母也,逐流来此,’因立为祠故名。”

嘉靖《江阴县志街巷》中所载:大巷:圣母桥东至烈女庙。”可见,南街向东其实只到市桥即止,而自市桥向东到烈女庙处称为大巷。

但如今的南街已经和大巷连为一体,大巷深处的列女庙是怎样的传说呢?烈女庙,又称为烈女祠,邑中一名士贾行芳之妹贾荃,十六岁,长得美貌,但因为一次被一名卖珍珠老妇调包,贾行芳随即找老妇算账,大骂老妇。老妇非凡人,便去贾荃未来公婆告状,谎称贾荃外面偷人,已经怀孕。未来公婆闻讯找来媒人退婚,媒人来到贾家,贾家大怒,将庚帖摔在地上。公婆知道后,决定上堂告状。贾荃在堂上饱受侮辱,最后,他让接生婆验身,谁知接生婆已经被买通,竟然说已经怀孕四月。贾荃最终自己用刀破腹验身倒在地上死去。终于真相大白,一时成为转台轰动性冤案。老妇、接生婆、公婆、县令都被判死刑,而贾荃最后被建烈女祠祭祀。

知道烈女祠的可能并不多,倒是一旁的“三公祠”名声远扬。三公祠,位于江阴城内东南角栖霞巷东面,东隅临城墙,是清嘉庆23年为纪念明末江阴抗清英雄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而设的祠堂。

江阴城似一朵芙蓉花,花蒂在东北角的花家坝,那年八月二十一日,守城义军已弹尽粮竭之时,清将贝勒卜洛问计于京城国师和尚后移来24门巨炮,集中火力轰击花家坝,城垣终于倒塌,清军蜂涌而入。守城主将阎应元带领随从一路苦战,终于身负重伤,他却战却退,退至栖霞庵旁,庵前有一湖,名前湖,阎应元再次持刀刺向自己胸膛后跳入湖中,清兵立即把阎应元拉起,并解至乾明广福禅寺。阎应元昂首挺胸,口含鲜血,不断怒骂。贝勒恼羞成怒,一个眼神,清兵举矛,直刺阎应元小腿,阎应元身子扑倒在地,当晚壮烈死于栖霞庵,后在栖霞庵遗址建造了三公祠。

陈明遇是浙江上虞人,武举出生,他接替卸任典史阎应元来江阴任职,后在守城中成为阎应元的副手,破城之后,他回到家中,把所有门窗统统关死,然后举起火把、点火焚烧住宅,全家老少主仆全部43人自焚在烈火之中。

三公之一的冯厚敦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当初诸生许用等人不肯剃发,聚哭文庙明伦堂时,冯厚敦果断地参加了抗清阵线,他虽无武艺,却始终协同守城,出谋献策,鼓舞士气。城破之后,冯厚敦按早先思虑过的安排,来到他曾经给秀才们解经讲学的明伦大堂,再最后一次向至圣先师孔子跪拜后,然后毅然吊梁而死,他的家人也在明伦堂前纷纷投井身亡。

据《江阴县续志》载,早在光绪七年(1881),有曹仔、章锡智等在栖霞巷“三公祠”内创办“三公祠文社”,光绪末年,废科举,丞相各地书院文社改办学堂。当时,吴汀鹭、祝丹卿、章慰农等于1904年协议,将1903年设立于大巷汤宅内的辅延两等学堂迁设于三公祠。因此,三公祠其实现在就位于辅延小学内。辅延小学也自1903年创校,历经辅延两等学堂、辅延高等小学堂、辅延小学、江阴师范附属小学、东方红小学至1985年又恢复辅延小学这样一段曲折的历史。如今,三公祠已经在长河风雨中几近消逝,《三公祠祀》、《三公行状记述》、《三公祠附祀殉义绅民记》等石碑留在博物馆保存,辅延小学内仅有一座不为人知的三公祠遗址纪念亭默默坐立在校园一角。

http://s2/mw690/003ifwztgy6XejJ6N0Z41&690

如今的南街成了梧桐树的林荫大道,古今变化很大,好在前几年古色古香立面改造风格使得南街呈现出古朴韵味,只是寻找老街巷过程中,难觅一些历史老建筑。当我偶然间窜入文昌巷,发现陈家花园旁的祝家私宅时,不免心潮澎湃。百年祝家私宅,已经荒废多年,但杂乱的瓦砾、丝网般缠藤、湿滑的青苔间,我拾遗了一个繁华的祝家,一条静谧的南街。

http://s14/mw690/003ifwztgy6Xe7JMbiR2d&690

http://s7/mw690/003ifwztgy6Xe7JRgYS46&690

http://s8/mw690/003ifwztgy6Xe7JVC99f7&690

http://s8/mw690/003ifwztgy6Xe7JZ7MPf7&690

http://s1/mw690/003ifwztgy6Xe7K3Dd6b0&690

http://s16/mw690/003ifwztgy6Xe7K7yebbf&690

http://s15/mw690/003ifwztgy6Xe7KhCG23e&690

http://s9/mw690/003ifwztgy6Xe7KmQWI58&690

http://s3/mw690/003ifwztgy6Xe7KH3G2e2&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KKHZV3b&690

http://s10/mw690/003ifwztgy6Xe7KP6JP99&690
http://s9/mw690/003ifwztgy6Xe7N4Zuw68&690

http://s16/mw690/003ifwztgy6Xe7N9PQj5f&690

http://s4/mw690/003ifwztgy6Xe7Nj4Px23&690

http://s11/mw690/003ifwztgy6Xe7NneIy7a&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NvoXF0b&690

http://s3/mw690/003ifwztgy6Xe7NAQrE92&690

http://s12/mw690/003ifwztgy6Xe7NEIFtab&690

http://s10/mw690/003ifwztgy6Xe7NJahr29&690

http://s8/mw690/003ifwztgy6Xe7NNBwb0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